
牌坊,也叫牌楼,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状元”一词始于唐代
这个散发着耀眼光辉的无上美妙头衔
可是每三年才颁发一个
从唐代到清末科举制废止的1282年间
总共才出了502名文状元

现在人们会通过奖状授予个人或单位奖励证明书
放在古代
人们则通过更宏伟的“奖状”——牌坊
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的状元郎
广而告之


牌楼上面的小屋顶叫“楼”,“牌楼”一词即由此而来。牌楼的造型也由开间和”楼”的数量来称呼,例如二间三楼·、三间五楼等。

北京雍和宫牌坊(下部石墩,上部木结构,制作精美华丽)

北京十三陵牌坊(为十三陵总入口,是陵区的标志,五开间牌坊)


上海文庙牌坊(各地文庙中一般都有牌坊)
古人设立状元牌坊
除了宣扬功名外,也希望激励世人与之学习
对于现在来说,大概像立flag一样的存在
牌坊有木构和石构两类。南方的牌坊以石构为多,适应南方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



中国现存最大规模的牌坊群——安徽歙县棠樾村牌坊群,一连七座牌坊矗立在村外的大道上。这个牌坊群就是为了表彰棠樾村中的一个大家族——鲍氏家族的贡献。鲍氏家族自南宋时前来此地,世代居住在棠樾村。家族中男性大多在外经商、读书、做官,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女人们在家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友爱乡里,多次得到皇帝的表彰,因此建了那么多的牌坊。
安徽歙县棠樾村牌坊(这是一组罕见的家族牌坊群)
中国古代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毎种建筑类型都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它们是中国古代数千年文明史的形象表达,所谓“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就是这个意思,它比任何文字的历史都更直接、更真实。(部分内容参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石传千年,匠心之诚,石人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