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在8月9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专题发表题为《江西实施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 力保一湖清水入长江》的文章,文中对我市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开展石材产业大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等情况进行了报道。
江西实施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
力保一湖清水入长江
从江西九江湖口县石钟山上远眺,江湖交汇处,来自鄱阳湖的泓泓清流注入长江。
长江赋予江西的岸线,不过152公里,而平均每年经鄱阳湖注入长江的水量约1480亿立方米,占长江径流总量近1/6。
鄱阳湖,对于长江流域生态的重要功能,不言而喻。
“鄱阳湖傲人之处不在面积之大,而在水质之清澈。”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鄱阳湖水质逐渐恶化,总磷、总氮、高锰酸盐等指数超标。要治“长江病”,与洞庭湖同为“长江之肾”的鄱阳湖得“退烧”。
第一剂退烧针,打向的是畜禽养殖污染。
湖口县城山镇南湖村,地处鄱阳湖畔,依山傍水。不少畜禽养殖户看中这块好地方,几年下来,上千头生猪在此安家。
“我们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对禁养区、限养区畜禽养殖场实行系统清理拆除。仅南湖村,就退养生猪1908头,拆除栏舍5512平方米。”湖口县农业局局长杨水平介绍,如今,湖口每天产生的猪粪水,流经酸化池到沼气池再到沉淀池,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降低氨氮含量后,进入梯级人工湿地层层净化。水质达标后,再流入鄱阳湖。
不止是湖口,整个鄱阳湖流域正着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全面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企业,规范整治“限养区”企业。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庐山市石材行业而言,领会这一理念虽非一蹴而就,却也弥足珍贵。
自从2001年子承父业,万晟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松磙已在花岗石行业摸爬滚打了17年。
从父亲手中接过的加工场,噪声喧扰,粉尘漫天,未经处理的泥浆混杂花岗石粉末,排入长虹河等河港,最后汇入鄱阳湖……随之而来的,是环保部门的数纸罚单与周边村民的痛斥。
彼时,在鄱阳湖与庐山风景区之间,密布着433家这样的石材加工场。
这一切,没能逃过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火眼金睛”。去年起,痛定思痛的庐山市对石材产业实施整顿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整合搬入配套了新型环保设备和先进生产工艺的新园区。
黄松磙率先响应,今年6月搬入新园区。8月6日,在庐山市环保石材产业园,记者看到,石材企业建设了标准厂房,加工车间安装了粉尘处理设备。“白色管子是雨水管,黑色管子是循环水利用管道。雨水进入雨水池,污水进入污水池,雨污分离,经过三级净化后再利用。”黄松磙介绍,“企业搬迁升级,环保设备投入400余万元,约占总投资的1/8。”
“目前,原先433家石材加工点已经全部关停。整合进入园区的31家规模企业,基本达到了‘污水不出厂,粉尘不外扬,噪声不扰民’的目标。”庐山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秋天,几近绝迹20多年的颌针鱼大量回归鄱阳县乐安河,让当地百姓喜出望外。
“这种鱼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被称为水质‘监测器’。一旦水质污染,它们就会迅速消失。”九江学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汤明告诉记者。
乐安河流经江西婺源、德兴、乐平、万年等县市,蜿蜒279公里,经饶河注入鄱阳湖。乐安河水质的改善,离不开江西正在推进的“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工作。
江西97%的面积都属于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水质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全流域的水质。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映的问题,统筹考虑鄱阳湖与入湖河流的关系,江西省近日出台文件,坚持河湖同治、水陆共治,实施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力保一湖清水入长江。
(本文原载于《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9日 02 版)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