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粉是目前用量最大的抛光材料,它携带方便,出光效率高、效果好,因此广受欢迎。但是,结晶粉种类繁多,而且使用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操作习惯。比如:有些人会研磨到3000#做粉,有些人会研磨到2000#,还有一些人会研磨到1000#。
那么,这种差异是否仅仅是习惯上的不同,于出光效果并无本质性的影响呢?其实并不是。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研磨到不同的目数对结晶粉出光效果的影响,从大家一个最好的参考。
石材结晶
一、抛光原理的差异
石材能够抛出光来,需要研磨和结晶两个环节,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环节中都是哪些原理能够影响出光的效果。
1、1000#和3000#的区别
1000#磨片,和3000#的磨片,一般的理解是目数更高,磨料材质更细腻,仅此而已。但实际上它们之间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异,即:
1000#的磨片,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磨料的磨削功能。但是到达2000#和3000#时,这种磨削功能所占的比例在降低。同时,磨片中的树脂脱模、填补作用所占的比例则大大提升。
“磨削”和“填补”,这两种功能所占的比例变化,就是1000#和3000#磨片最本质的差异。也即,目前磨片的制造原理和工艺决定了2000#和3000#的出光效果中,树脂的填补作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树脂,是大部分磨片制造时的必须材料,少不了的。
1000#和3000#
2、结晶粉的出光原理
同时,和剂、浆、膏等其他大部分结晶材料相比,结晶粉的抛光原理中,草酸、氟硅酸等酸性材料的化学刻蚀作用所占的比例较高。
这是结晶粉区别于其他材料的显著特点,也正是由于粉的化学作用相对“猛烈”,所以能够做到出光快。而其他材料的抛光原理中,树脂、蜡质成分的填补作用,所占的比例更高。
二、不同目数对抛光的影响
1、“树脂隔离层”的影响
在施工中,研磨到1000#的时候,地面的平整度已经基本成型。而后面的2000#和3000#更多的是依靠树脂填补,优化和提升到更高的光泽度而已。所以,研磨到1000#,地面的基础已经打好。这时利用结晶粉较强的化学刻蚀作用,就已经能做出良好的效果。比较典型的有VD大理石黄金粉,由于使用了进口氟硅酸成分和高性能树脂,研磨到1000#就能做出极佳的效果,高于1000#效果反而会下降。
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1000#的磨片,树脂的填补功能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这使得1000#磨完,地面上并不存在一个树脂凝结成的“树脂隔离层”。因此,粉在这个时候可以和石材的材质成分充分接触,使化学刻蚀作用能够良好的进行。
但是,如果磨到2000#、3000#,甚至有些人会磨到6000#。还有一些人用树脂做成的海绵抛研磨。
从2000#开始,磨片中的树脂脱模、填补作用就大大加强。这就会在石材表面形成一个“树脂隔离层”。而且目数越高,这层“树脂隔离层”就越厚。研磨到6000#,或者用树脂海绵抛,就更不用说了。
2、隔开了化学刻蚀作用
前面说,粉这种材料研发时,利用的最核心的原理就是草酸、氟硅酸的化学刻蚀作用。
但是,研磨到2000#或3000#,形成的“树脂隔离层”阻隔了这些酸性材料和石材本身成分的接触,大大降低了化学刻蚀这一过程的效率。同时,石材的结晶过程中,水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水的浸泡作用,可以软化大理石中的碳酸钙成分,有利于刻蚀作用。
但是“树脂隔离层”把水和结晶粉都隔开了,自然会大大降低出光的效果。
同时,许多结晶粉中也添加有树脂成分,但粉里面的树脂,和磨片中的树脂,不是同一种树脂。不但起不到填补效果,反而会和“树脂隔离层”出现打架的情况。具体的表现就是昏暗无光,效果极差。
光泽度不佳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用结晶粉抛光时,研磨到1000#效果最佳。
由于其中的主要原理,即这层“树脂隔离层”很少有人关注。这使得很多做工程多年的老同志也不甚明了,所以有时候习惯于做到2000#或者3000#抛光,不但出不来效果,结晶粉的酸性还会把已经研磨出的基础光泽度烧蚀掉。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粉的问题,就是这个“树脂隔离层”在作怪。当发现粉出不了光的时候,不妨研磨到1000#试试。省去了两道磨片的研磨,还能带来更好的效果。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引申的解释
会有人好奇,那为什么剂、浆、膏等材料,就能磨到3000#做呢?
答案前面也有。就是因为剂、浆、膏中大多含有蜡质成分,蜡质在树脂隔离层上的填补效果就很好。因此,剂、浆、膏能够在磨完3000#之后做。而且一些剂、浆、膏还必须在研磨到3000#之后做,因为这些材料中化学刻蚀原理所占的比例较低,必须依靠蜡质的填补作用来出光,因此对研磨出来的底子要求较高。
同样,使用封釉技术抛光时,由于封釉利用的是二氧化硅的覆盖成膜原理,这是一种物理作用,不存在化学刻蚀过程。因此,封釉技术对石材研磨出来的底子要求更高,做封釉需要研磨到3000#。
封釉需研磨到3000#
来源:新易丰石材护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