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石材企业、行业首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率先启动石材与装饰一体化战略……在中国石材界,溪石可以说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新常态,石材产业何去何从?日前,溪石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伯瑶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石材企业要卖产品更要卖整体解决方案
人物简介
王伯瑶1957年生,南安美林人,中国石材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石材行业协会会长,溪石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溪石创始人王伯瑶渐渐放手,把企业大小事务交由自己的儿子和侄儿打理,自己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协会工作上,他提出石材产业要加快“两转一升”(即转移、转型和升级)的思路。引导企业寻找建立资源市场和建设石材工业园区,增强石材企业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实现石材拓展的战略转移;倡议筹建多个石材专委会,呼吁企业清洁生产,并起草多项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向绿色环保发展。
不可否认,石材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产业。然而,“内忧外患”同样存在,不仅要应对国内产能过剩问题,还要面对建材同行强加的“放射性危害”的帽子。
为了行业清白,王伯瑶积极号召协会力量进行鼓与呼,引导协会会员共同抵制这场莫须有的“拉锯战”,并配合中国石材协会,出品了《中国天然大理石白皮书(2013年)》。这是国内石材行业第一次以官方形式为天然大理石无辐射“正名”。白皮书的发布,让很多石材从业者为之兴奋:大理石总算能摘掉“放射性危害”的帽子了。
和马云一样,放下教鞭,从老师转行企业家,王伯瑶不仅仅收获了更多的财富,还赢得了行业的尊重。他见证了中国石材行业30多年的发展史,更为了这个行业未来不断奔走。
石材互联网要考虑产品独特性
海丝商报:王董,您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水头不少石材加工厂都改成大板市场。大板市场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到半年时间,链石商城、巨石动力、买石商城等线上大板市场的出现,拉开了石材互联网的大幕,并萌生了一个新词:新大板时代。您怎么看待互联网对石材行业的影响?“新大板时代”是否会代替传统大板市场?
王伯瑶:不可否认,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各个传统制造业,影响深远。互联网可以让石材产品信息传播得更远,也可以让消费者对石材企业提前了解得更多。但石材产品的独特性不容忽视,就算同一品种,同一家工厂生产,两块板之间的价格可能差了两三百元甚至更多。而且,物流和安装问题,至今无法很好地解决,石材要想完全实现在线销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大板时代”是否会替代传统大板市场,我认为最多只能算是一个补充,长期以来,消费者的购板习惯还是“眼见为实”。
多向高附加值产品要利润
海丝商报:长期以来,石材被定义为一个低门槛、粗犷型产业,以荒料开采和板材加工为主,各个企业被动应对消费者的讨价还价。然而,现在行业竞争加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如何转型升级,不少企业无从下手。对此,您能否给予一些建议或提供转型成功案例?
王伯瑶:事实上,国家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为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只有向高附加值、多元化产品要利润,才是企业的出路。而这条路,具体而言,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上百家石材企业都在这条路上不断地尝试。有的人转型做了更高技术的人造石、复合板;有的人另辟蹊径,生产出超薄板;也有人把互联网模式与石材大板、标准板整合起来;还有人在尝试让石材与家居结合。总之,要往石材新品开发、技术创新、创意设计和应用服务发展。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被市场接受了,就是对的。
转型成功的案例不好说,可能正尝试转型的企业已经迈向成功之路,也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戛然而止。但我们不能不去尝试,没有尝试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更多的新生代、更多的人才能够参与进来,积极贡献,寻找出更多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之路。
让拉动石材消费动力发生变化
海丝商报:去年6月,南安成立海丝泛家居产业联合会,鼓励家居、建材、家电、安防等行业抱团走出去,开辟国外新市场。石材作为南安一大支柱产业,何去何从备受关注。作为行业老前辈,您能否分析当前石材产业所面临的情况,并分享南安石材产业“走出去”的意义?
王伯瑶:2006年-2016年,我国GDP保持高速发展,石材国际贸易量、贸易额保持了年均13%-14%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石材产量以年均23%速度在增长。2014年以来,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石材市场需求下滑随之而来。要想把握住需求增长、需求结构变化的市场新趋势,就得让拉动石材消费的动力发生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石材保有量,要想全部用在国内,至少3年是用不完的,何况更多的新品荒料还在不断被开采。这充分说明,国内石材产能过剩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正在建设的发展中国家,石材需求量很大。
在面临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和贸易困境的情况下,南安包括溪石在内的10多家企业逐渐选择“走出去”作为实现柳暗花明的突围路径。如今,南安石材企业创业既分布于德国、韩国、美国等贸易伙伴国,又涉足埃及、土耳其、越南、坦桑尼亚、肯尼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石材资源丰富的国家,并对当地石材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环保整顿加速行业洗牌
海丝商报:今年年初至今,石材行业环保之严空前绝后。继天津、上海一带石材企业被拆以后,福建罗源、莆田、水头等地石材加工厂也被勒令关停。关于环保严打,您怎么看?
王伯瑶:被取缔的石材厂,都是三证不全的企业。这些企业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存在生产安全和污染问题。业内有人说这是“一刀切”,让行业变得更加萧瑟,但我不这么认为。环保整治,短时间内可能会引起终端价格哄抬。但从长远来看,是危机也是机遇。这是一个加速大洗牌的过程,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精华。
目前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从粗放的增长模式逐步向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变,石材行业也迈向转型升级。此次整顿是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良好契机,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石材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从整治效果来看,石材行业的确在不断向好。原本分散的订单回流到正规的大企业,生产更规范,品质也更有保证。
大理石历来是放射性“国家免检”
海丝商报: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的萎缩,建材行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甚有个别企业公然诋毁石材行业,并宣称大理石含有大量辐射元素。大理石真的有辐射吗?
王伯瑶:任何建材产品都有辐射,而大理石是辐射元素含量最少的一种。据国家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10年对市场上常用的100余种国产和进口的大理石样品进行的放射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被检大理石样品的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平均为0.02,仅为国家标准A类指标的1/50,可以忽略不计,其数值远优于其他现在通用的装饰材料。
因此,国家和行业层面均有明确定论,大理石产品无任何影响人体健康的放射性危害。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正式把大理石等从海关法检目录删除,2013年建设部正式把大理石从进场必须提交放射性检验报告的产品中删除,彻底解除了消费者对大理石的误解,为石材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
事实上,早在20年前,台北市石材商业同业公会就证明了大理石对人体没有危害。白宫、克里姆林宫、白金汉宫、中国人民大会堂内部全部采用大理石作为装饰材料,这也侧面印证了大理石是世界上安全、环保的装饰材料。
行业做深度服务空间很大
海丝商报:溪石是福建第一家尝试“石材与装饰一体化”的企业。这种模式算是传统产业在服务升级方面的有益探索。而且这个模式,溪石一践行就是8年。当时溪石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战略?
王伯瑶:溪石以前也是以石材批发为主要业务。2009年,我们正式启动“石材与装饰一体化”战略,不再单纯卖石材,而是根据客户对工程的需求,搭配适合的石材。可以说,以前是卖产品,现在是卖整体解决方案。
在经营石材加工和批发时,我们看到了石材应用与现有装饰水平的矛盾,因此提出了这一全新战略。客户把工程单交给我们,就不用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看到很多石材客户不知如何处理石材病变时,我们特意开通了服务热线,为全行业提供咨询服务。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的途径,对客户需求进行统计,同时回访客户,从中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由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是产业价值链延伸的需要,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石材产品的应用,其设计、运输、安装、维护都有较高的专业化要求。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一条龙、一站式服务,这是行业进步和成熟的表现,是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定位。我认为,未来石材业做深度服务的空间还很大。
希望行业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进来,把“石材与装饰一体化”做强做大,溪石也愿意为行业分享一些宝贵经验,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