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找石掀高潮 百亿产值不是梦
“叶主任吗?快来我们这里看看,我们又找到了新矿点……”今年全县石材产业研讨会后,思南县石材办主任叶小平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这些来电,都是请他们下去鉴别石材的。
叶小平介绍说,石材产业路子有好几条可走,但思南选择的是就近发展之路。在资源勘探上,如果请专业勘探队,花上一年半载也许能全部查清,但费时又费钱。思南另辟蹊径,发动群众,提请全县干部群众都留心身边的石头,得空就去山上转一转、敲一敲,一旦看到非常大的、比较成熟的石头,就由村社向乡镇、石材办逐一上报,石材办就能迅速锁定资源点,再聘请专业人员认定。确定资源点后,石材办再向企业推介,企业一旦看中,马上纳入生产规划。
叶小平清楚地记得,全民找石成功第一例就在板桥乡。当时乡干部在接到村委会主任的报告后,随即上报县石材办,最后经认定,确实是一个好的石材资源点。
全民找石,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快了开发进度,发现了不少此前地勘也没找到的资源点。目前,已纳入客商使用的资源点有七八个,其中司都坝村小龙塘组的资源点被福安公司认定,三道水的白杨资源点业已进入征地环节。
那么,石材产业到底能够为当地创造多少价值呢?叶小平为笔者算了一笔账:石材企业实行一条龙精加工,都在思南的黔东北石材城交易。正常情况下,一方石材可加工成1.8厘米标准厚度的石材板45平方米,一条生产线一年可产板材45万平方米。按目前市场行情,一条生产线一年的产值就达7000至8000万元。若福安公司28条生产线全部运行,年产值可达20多亿元。
石材资源开发,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还能带动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据了解,一条石材生产线可解决70个劳动岗位,如果100多条生产线全部正常生产,再加上矿山用工,石材产业能提供1.5万多个就业岗位。
曾经让人头痛伤神的石头也能变成钱,让瓮溪镇、板桥乡等乡镇的老百姓额头上的阴霾渐渐消失,他们说:“岩石变成钱,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没想到今天梦想成真了!”
科学规划 石头工业“航母”高歌远航
县委书记胡洪成向笔者谈到决策层在热潮下的冷思考。他说:“如果石材产业不走深加工,不向延伸产业链发展,终究也会有资源枯竭的一天。”这是思南的远见,更是思南的福音。面对今天还比较富足的资源,该县着眼长远,未雨绸缪地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该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合理布局,以“全力打造黔东北石材贸易中心乃至大西南石材贸易中心,在3至5年内实现石材年产值100亿元”为奋斗目标,推进一城、一地和一区建设工程。
“一城”即实施商贸物流推动战略,加快推进黔东北石材贸易中心的建设。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及交通运输条件,已与香港彩虹奥特姆公司签约投资19亿元,在邵家桥建黔东北石材城。
“一地”即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石材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产品转化增值。基地建设统一规划在邵家桥镇工业园区,紧靠石材交易中心、高速路出口和500吨级乌江航运码头,有电力、水源供应保障,便于集中管理、规范运作、外运销售和企业间开展科研合作和公共设施建设。
“一区”即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推进石材矿区建设,确保石材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十二五”期间,思南大理石矿山矿点布局30-50个矿点,设计开采6015万立方米。以乌江为界,河东片区以板桥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在孙家坝、瓮溪、三道水、塘头、大坝场和文家店等乡镇分设矿区,河西以香坝为中心,在许家坝、东华、长坝、合朋溪、青杠坡等乡镇分设矿区,科学开采。
过境思南的思剑、杭瑞两条高速公路即将通车,500吨级的黔东枢纽港——思南新港已破土动工,都匀至黔江铁路将过境思南,而贵阳至郑州、昭通至黔江这两条已列入国家规划的铁路也是思南正积极争取的通道。一旦制约地方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打通,思南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就指日可待了。
石头,人类最早利用的天然环保建筑材料,如今凭借科技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正以其诸多优势大放异彩。而思南用“精美的石头”打造的工业“航母”,正朝着“十二五”目标破浪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