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的重要性愈加突显,有越来越多投资转向资源的开发和开采,在近10年内,对各种资源开发的关注和投入规模达到空前程度。石材行业是资源型产业,石材资源同样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除去原有石材矿山企业外,不少石材加工和石材贸易企业在巩固原有业务基础上正在逐渐拓展石材矿山开采业务,煤炭、金属、非金属矿业也把目光瞄向石材矿产开发,更有其他行业如房地产、建筑、金融、餐饮、制药、汽车制造、机电、商业、轻工等行业的企业相继加入到石材资源开发队伍中来,石材开采业已经形成投资主体多样化的格局。
比较于其他矿业,石材矿山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建设周期短,利润高,见效快,安全风险相对低些,露天开采的矿体裸露直观,矿体变化和矿石质量表面变化便于肉眼观察,不需借助其他化验测试即可大致判断,这是石材矿山的特点。另一方面,开采出的矿产品与其他矿种又存在完整和破碎、块度大和小的区别,这是石材开采最突出特征。因此,矿产品要求指标、专对性的开采技术和专业开采设备,形成了石材开采业的特殊性。然而,石材品种花色特征和流行趋势、市场定位是否准确也给石材资源开发和矿山盈利能力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对资源的正确评价和投资风险评估分析在石材矿山前期论证以及矿山开发全过程中尤为重要。
石材矿山项目立项和实施都是建立在对矿山资源的正确评价基础上,通过矿床在地质勘查阶段、运用一定的手段获取反映矿床特征的系统资料,对矿床做出全面判断和技术经济评价,为矿山项目论证和建设、开采提供可靠依据,使得矿山在服务期限内所确立的开采方案和技术得到贯彻和应用、获得预期目标。
![](http://www.stone139.com/file/upload/201706/03/170551371.jpg)
一、石材矿山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石材花色品种
确认矿床石材品种主要花色,了解石材的结构构造、化学成分特征、物力性能参数、以确定石材属性、装饰性能和用途,最终对石材品种进行正确市场定位。
石材的市场定位是矿山经济评价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的课题。该石材品种是否用途广泛,销量多少,终端价格会是多少,确定这些参数,一方面需要作详细的市场调查;另一方面需要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市场的了解和判断,对消费心理的把握等都是市场定位的关键所在。
对石材品种低档、中档或高档属性的评价判断,石材荒料和石材产品价格预测,直接影响着石材荒料的售价和矿山效益的高低,是矿山投资评估的首要指标,评价不准就会使矿山预期效益大打折扣。
受地质作用影响,矿床矿石质量会发生变化,需在评价阶段了解石材花色品种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
2. 矿床规模
矿床规模是指石材资源量的大小,国土资源部按照石材资源蕴藏量对石材矿床规模划分为大型矿山≥1000万m3;中型1000?200万m3,小型<200万m3。
根据矿床规模大小,规划建设相应开采规模矿山,使得矿山资源满足矿山服务年限内开采所需的矿石量。矿山生产规模是以年开采生产石材荒料量来划分的。随着我国石材开采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矿山石材荒料产量迅速增加,年产1万m3荒料矿山随处可见,前些年确定的矿山规模划分标准已经不适合行业发展的现状,已经在最近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装饰石材矿山露天开采工程设计规范》(审批稿)中,对石材矿山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进行了明确划分,规定大型矿山年生产荒料不小于5万m3,服务年限不小于25年;中型矿山为1万m3?5万m3,服务年限10年?25年;小型矿山不大于1万m3,服务年限不大于10年。根据以上划分标准,结合矿床资源储量和矿体荒料率,规划建设相应规模的矿山,使得矿山建设投入相应的资金,维持合理的服务年限,达到预期投资收益。
3. 矿体形态和产状
矿体形态是指矿床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自然形状,矿体的产状是指矿体在地壳中产出的空间位置,一般包括:①矿体的产状要素,即矿体的走向、倾向、倾角以及侧伏角和倾伏角;②矿体的埋藏深度;③矿体与岩层层理、片理等的关系;④矿体与围岩的空间位置;⑤矿体与构造的关系等。了解矿体的产状对于矿床勘探及合理开采有密切关系。
矿体不同的成因会产生不同形态和产状,查明石材矿床形态和产状对于确定矿山开采方式和采矿方法是必要的前提条件。火成岩石材矿床有火山喷发形成的岩被和岩流,岩浆侵入形成的岩珠株、岩基、岩床、岩墙(岩脉);沉积岩石材有碳酸盐沉积的水平、缓倾斜和陡倾斜或直立的层状矿床,也有洞穴沉积不规则矿体;变质成因的层状矿体、带状矿体和不规则状矿体。对于不同形状和不同产状的矿体,要根据矿体的具体形状和产状确定不同的开采方式和采矿方案。如火山喷发玄武岩石材矿床,属于厚度巨大的岩被形态,发育有六方柱冷凝节理,适合采用高台阶松动爆破方法开采;岩浆侵入的分布范围广泛的花岗岩岩珠状矿体,宜采用圆盘式锯石机低台阶开采;沉积形成和变质形成的的厚层状石灰石矿体或大理石矿体适合链臂锯和金刚石串珠绳锯联合锯切开采。矿体延伸到地下深部矿体可以采用凹陷式露天开采,埋藏较深的碳酸盐类石材矿体也可采用洞采。
针对不同的矿体形态和产状采用适合的开采方式和采矿方法,对于石材矿山开拓少走弯路,减少失误,提高生产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4. 矿体完整性
衡量矿体完整性的指标是荒料率。荒料率是指石材总荒料量与矿体石材总矿石量之比。荒料率越高说明矿体完整性越好,反之就说明矿体完整性差。装饰石材就是天然岩石经过加工达到利用要求的岩石材料,但不是自然界所有岩体都能成为装饰石材矿体,开采不出规格荒料的破碎严重的岩体不能成为装饰石材矿体。荒料率的高低是衡量矿体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矿山开采成本和生产效率的高低以及效益的好坏。计算荒料率的方法就是在整个矿体分布范围内观察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划分出矿体完整区域、较完整区域和破碎区域;在不同区域内多处裸露的基岩表面统计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内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在假设的一定开采体积内,排除节理裂隙影响后所能够采出符合加工用途的规格荒料,计算得出完整性不同区域图解荒料率,再用图解荒料率于所代表的区域进行面积加权或体积加权计算,最终得出全矿区的理论荒料率。矿区还要选择适当位置进行试采,通过试采得出试采荒料率,用试采荒料率对图解荒料率进行修正,最终确定全矿区荒料率。
有了矿山荒料率还不够,还要对荒料规格在荒料率中的结构状况进行细化,摸清大、中、小规格荒料所占比例,分析对矿山经济效益影响程度。一般大规格荒料的价格要比中等规格荒料价格贵上一倍或更多,中等规格荒料比小规格荒料的价格也要高。
大、中、小规格划分按照我国建材行业大理石和花岗石荒料标准,适合框架锯和砂锯加工的荒料为大规格荒料,适合圆盘锯加工的荒料为中等规格荒料,小于圆盘锯加工的、可以作为其他产品用途的荒料定为小规格荒料。大、中、小规格荒料都确定了长、宽、高尺寸范围,且要求是长方体形状。这种荒料划分主要突出加工设备对荒料的要求,尽可能满足加工设备最大生产能力,减少浪费,实用性更强,那种简单以荒料体积、不考虑尺寸和形状的划分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石材加工业的要求了。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随着采掘的推进,会遇到完整性不同的块段,开采荒料率会产生时高时低的变化,对产量和荒料规格产生影响,因此应对预开采块段进行节理裂隙统计,计算出荒料率,避免矿体变化给生产计划和实施造成较大误差。石材矿山还要对不同台阶、不同高度、不同矿层、不同位置进行荒料率进行统计计算,做到心中有数,为矿山合理做出季度、年度采掘进度和中短期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5. 矿山内部和外部建设条件
石材矿山评价除去对矿床地质内容做出评价外,还要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还要对矿床建设条件做全面评价。开发建设矿山,就要对矿山运输道路、工业场地、荒料堆场、排土场进行通盘考虑,道路修建工程量、难度和资金投入量,工业场地位置是否合理,荒料堆场容量多少,排土场地位置是否安全,容渣量大小等等都需要在初期评价过程中有个掌握,有时为了把这些项目占地预留出来,必须在圈定矿界时给予充分重视,避免匆忙获得采矿权后,矿界内没有空间安排上述项目或增加施工难度和费用。
矿山外部建设条件包括当地气候条件、矿区所在地域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水电供应条件,以及生活条件。气候条件决定矿山一年可以生产的天数;地域条件和生活条件决定矿山生产保障、用工成本和产品竞争能力高低;交通条件决定矿山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品的供货保障能力,运输形式和运距还决定产品价格和成本控制空间大小;水、电供应条件决定矿山采用什么样的开采方法、开采成本和采矿效率,水电供应得到保障会使采矿难度降低。
总之,矿山建设条件直接影响着采矿难度、开采成本和开采能力,直至影响石材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在矿山评价选择方面,尽量选择内部和外部建设条件适当的矿山,降低矿山综合建设难度、开采难度、运输难度、降低成本,提高矿山盈利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上述几点是在石材找矿、矿点筛查、矿山立项过程中对预选矿山所要进行的几项主要评价内容,即便矿山进入到生产阶段,在开采过程中掌控石材品种变化和开采荒料率变化也是必要的,对于矿山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