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飘雪,银装素裹,屹立群山之巅,俯瞰山丘起伏,沟壑纵横;
初雪渐融,生机复现,溯寻众水之源,把脉产业吞吐,一洗沉疴。
2016年,石材产业在跌跌撞撞中踽踽前行,摸着石头过河。在产业先行者的磕碰中,几条罗马大道已开始试运行,未来一定是好的,你是否要跟行?
一 、退出:没有倒闭的行业
“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这句话,有人聊以慰藉,有人始终坚信。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当下,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企业内因的重要性。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恶劣,企业的去留取决于企业内部走得坚不坚定。
201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石材工业完成主营收入3250亿元,增幅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亏损企业134家,同比高出0.3个百分点。随着行业内部变革加剧,一些积淀浅薄、资金短缺的企业被迫关闭;勉强经营的企业在“转型”与“坚守”之间徘徊;较具实力的企业则自我变革、寻求新出路。“行业要真正转型,必须部分石材人积极主动地退出石材行业。”原环球石材集团公司副总裁斐中阳认为,转型升级之道,战略就是坚持,还要与时俱进;定位就是取舍,懂舍取更要会进取。
石材行业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十分曲折。石材行业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三十年粗放成长,树太多,让空间、阳光、水分等资源极度分散,引领产业的大树无法长成。当土地因负担过重变得贫瘠时,那些低矮或枝干叶枯的树木死去,新的格局即将产生。经济学有“沉没成本”之说,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尽量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根据自身现状结合产业新常态对未来发展做出预判,科学合理地决策,最终的“去”或“留”于己于产业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