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盟镶黄旗石材资源丰富,当地所产花岗岩色泽艳丽美观大方,远销国内外。近年来,锡盟镶黄旗依托花岗岩石材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工业强旗”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全面优化石材产业结构,推动了石材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石材产业已成为带动全旗经济增长和牧民转移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撑产业。
一、石材产业发展现状
锡盟镶黄旗花岗岩资源远景测算储量达121亿立方米,具有埋藏浅、覆盖层薄、质地优良、花色品种多等特点。
目前已开发白、黄、黑、红四种颜色7个品种,产品主要有工程板、规格板、薄板、异型材等各类建筑装饰石材和工艺产品,属优质绿色环保型建筑用装饰装修材料,被广泛用于各类工程的装饰装修,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
全旗现有花岗岩开采、加工企业40家,安装16-22片复式组合锯155台套,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88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塔星、福建晨春、天隆石材、天马泰山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2011年,全年累计开采荒料72.
8万立方米,加工板材2183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1.6亿元,占全旗工业总产值的50.7%。目前,镶黄旗石材产业已形成集矿山开采、生产加工、下游流通及石材辅助配套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石材工业体系,成为该旗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石材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全旗经济的增长,为稳定地方财源提供了长久保障。
充分带动了以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11年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运6.56亿吨公里,增长28.9%。电器电工、机械修理、零配件销售等生产型服务业蓬勃兴起,目前全旗拥有石材配套相关企业38家,2011年累计完成销售总额3200万元。
促进了餐饮、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的繁荣发展,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7亿元,增长23%。石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近200 个,有力拉动了当地牧民就业,为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从事二、三产业提供了产业支撑。2005-2011年,全旗石材行业累计吸纳牧民就业1680人,间接带动转移进城牧民从事服务业1120人。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着力构筑产业集群。
近年来,镶黄旗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点项目”的石材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建设了占地15平方公里的石材工业园区,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
4亿元,园区内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入驻企业40家。2008年以来,逐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新建企业全部建设标准化暖气厂房,实现四季生产。借鉴福建石材产业发展经验,吸取其它地区无序开采浪费资源的教训,暂停了矿山审批,让现有企业采用轨道式矿山锯作业,进行集约开采,实现节约资源和环保生产。
依托石材加工企业生产的石材废料、泥浆以及其他石粉、灰渣等多种原辅材料,引进环保蒸压灰砂免烧环保砖生产项目,经再加工生产外墙体砖、空心砖等新型墙体材料,实现了花岗岩尾泥和边角料的再利用。
(二)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建立了旗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成立企业联络办公室,每个企业指派专人负责。成立了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特事特办”的“弹性政策”,并对企业进行封闭管理和挂牌保护。
组织成立了“镶黄旗石材工业协会”,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实施行业自律,统一开拓销售市场,防止低价倾销导致失去品牌,为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奠定基础。
建立交易大厅,强化荒料市场管理,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原材料有序外运。严格兑现《镶黄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税收、用地方面给予优惠,协调水电部门为入园企业实行最优惠水电价,并在地下水采用、电力供应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推行行政审批管理体制改革,对入驻园区项目从立项、审批、核准、备案、注册、用工等方面,采取跟踪服务、全程代办、积极协办等“一站式”服务和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对生产运营企业实行“收费目录制”管理,纪委监察部门建立监督举报机制,预防和制止各类乱罚乱收现象的发生,营造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宣传、打造品牌,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2006—2011年,镶黄旗组织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分别参加西洽会、厦洽会、云浮石材博览会等大型经贸会议及“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莱州国际石材展览会”,广泛推介产品,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
展会期间,镶黄旗石材在品种、质量等方面均得到了国内外石材行业著名专家和知名企业的充分肯定。“黄旗红、芝麻白、北方黑、虎皮黄”四个品种的花岗岩板材已经成进军国内外石材市场的知名品牌。
按照“市场运作、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石材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石材协会以及各石材科研开发单位的联系,扩大区内外销售市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2011年,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国际石材会展中心和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的石文化园。石材国际会展中心设有自治区首个国际石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可提供各类石材产品检验检测。
2012年7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石材博览会暨中俄蒙石材经贸洽谈会,共有7个国家和国内60余家企业参展,有效提升了镶黄旗石材品牌的国际知名度。目前,已同广东云浮、山东莱州、福建福安、厦门以及韩国、缅甸等石材著名产区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畅销的购销渠道和网络,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市场均占有一定份额,并成功打进了欧美和日本市场。
2010年,被中国石材协会命名为“中国塞北石材之乡”。
(四)培育人才、引导就业,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根据企业发展人才需求,调整旗各类职业培训教学计划,开设石材专业课程,培养石材专业人才。加强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聘请专家教授担任专业课讲师,开设板材加工、石材雕刻、矿山开采等三大类 30 余门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课程,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和储备式岗位技能培训。
几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培训牧民2600余人次,先后使 1680 名转移牧民在各类石材企业成功就业。由政府出资,选择 30 名青年牧民到北京房山区石材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石材加工雕刻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专业后续人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矿点开采分散,同一花色品种的石材由多家企业开采加工,没有形成规模,造成资源浪费。部分企业开采技术落后,采用原始的爆破开采方式,造成了荒料块度小、不规则,成荒率平均达30%左右。石材加工后的废料进行再利用的企业少,造成资源的相对浪费。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由于全国各地处于石材开发热潮中,一些新颖、质优、价廉的石材矿山资源不断被发现,加之国外石材产品的大量涌入,致使石材产品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地石材品牌的培育步伐尚需加快,多数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交通运输能力差。因镶黄旗境内没有铁路,花石材产品主要是通过黄白公路进行外运,而花岗岩运输对公路的承载能力要求比较高,黄白公路的建设等级远远达不到承载要求,导致石材外运能力相对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石材产业发展需求。
五、今后发展思路与措施
(一)实施科学有序开采。
按照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矿山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采,科学开发,切实利用好花岗岩资源。对开采技术和设备落后、达不到规模生产、浪费资源的矿点,依法取消采矿经营权。根据各矿山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采用国家采矿设计标准,采取台阶式、立体式方式开采,实现机械化作业。同时,积极研发和引进开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荒料出材率和利用率,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实施“抓大、抓精”战略,重点扶持大型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使其扩大规模,培育品牌,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带动石材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发展和培育“芝麻白”、“黄旗红”、“北方黑”名优品种,依托“中国塞北石材之乡”,通过召开国际石材博览会等方式,提高镶黄旗石材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
(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加快行业整体结构调整,在做好现有石材产品的同时,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培育人造石、复合材料、石材修复养护、石材工具等高新技术石材产品,拓展产业链,将初级品向高档化、异型化、超薄化等艺术制品方向发展,特别是精美建筑装饰品、园林装饰品等,不断研发高附加值产品。
(四)加快资源外运通道建设。积极争取黄-白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尽快列入全区、全盟交通建设规划,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提高公路运输能力。加快新宝拉格镇至化德铁路建设,积极争取呼铁局、集通铁路公司的支持,尽快落实建设企业和投资方,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石材运输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