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的柱子的是什么风格,新华保险大厦前的柱子又是什么风格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区分柱式的几种分类。
希腊石柱和罗马石柱
就石柱而言,希腊人是最为成功的,我们如果想到他们有那么多的机械能才,还有他们超凡的美感,就知道他们能够造出一种平衡适用和观赏的石柱样式了。希腊石柱主要有三大样式多利安式(doric,也叫多利斯式),爱奥尼亚式(ionic,也叫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Corinthian)。
罗马有大量的雄伟建筑,有很多石柱,并且几乎都是希腊风格,这是因为他们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很大。在罗马征服希腊之前,也就是三次马其顿战争之前,罗马就大量借鉴希腊文化,在征服希腊之后,更是抢夺了很多希腊的文化物品。所以有种说法是,罗马在武力上征服了希腊,而希腊在文化上征服了罗马。那么罗马的石柱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呢?我认为没有,罗马在石柱建造方面没有超过希腊,如果硬要一种风格,那就是它的柱子综合了希腊风格。罗马石柱虽略有成就,但还无法自成一家,这是文艺复兴前的共识。文艺复兴之后,人们因为有一种历史距离感,用一种宽容和概括的眼光去观察古典时代,并且因为整个中世纪是石柱这一建筑形式衰落,而拱顶和尖塔蓬勃发展的时期,所以在柱式无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将罗马的综合希腊风格的石柱称之为“混合风格”。
为什么罗马无法“自成一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腊人在建筑和机械学上的天分,已经几乎使它的柱子完美了,实现了实用和美感的统一,如果看埃及的石柱,它的柱子是非常雄壮的,太胖,比例不符合最佳美感,那不是给人看的,是给神看的。说起石柱,中国的柱子几乎都是木头的,所以几乎也就没有什么贡献。另外,希腊的城邦化,每个城邦都能自由决定自己的城市建设,使希腊的柱式非常的丰富,使别人失去了再创造的机会。毫不夸张的说,看到好的石柱,你就说那是希腊柱一般没错。
罗马在建筑上的主要的贡献,不是石柱,不是凯旋门(这是来自埃特鲁尼亚人),而是拱顶和罗马大道。
几种主要柱式
多利安式
多利斯城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一个城邦,多利斯人建造的石柱形式被称为“多利安式”,希腊的帕台农神庙是多利安式。它有几个特征:
1.没有石柱基座,直接建在建筑的基座上。
(多利安式石柱)
2.下粗上细,当然柱子是不可能下细上粗的,如果这样必然使柱子的下方承受巨大的压力,从而使建筑不稳,最多也就是上下等粗。另外柱身上有较明显的分柱线。
3.它的柱头没有装饰,完全是实用主义。
4.在柱头之上的檐壁的上面有一个三竖线花纹装饰,但是它的前身可不是装饰,因为最早的多利安建筑的屋顶墙体(俗称山墙)是木头的,所以在石柱上必然需要用木头柱和山墙进行衔接,这个三竖纹就是原来的木头柱,并且是和石柱中轴线对齐,在希腊建筑整体的石头化之后,因为它成为一种装饰,所以也就不再中间对齐,而是边对齐。另外,屋顶墙体之所以叫山墙,我想,是因为它是三角形的,像个小山,希腊建筑的山墙一般没有装饰,是光的,而罗马建筑的山墙一般刻有壁画,也就是壁雕。
爱奥尼亚式
爱奥尼亚(又译伊奥尼亚),今天土耳其西南海岸地区,即爱琴海东岸地区,那里有很多希腊城邦,历史上著名的希腊和波斯战争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并且在胜利之后和雅典组成了盛极一时的提洛同盟。爱奥尼亚地区的石柱形式,被称为爱奥尼亚式,雅典卫城是爱奥尼亚式。它有几个特征:
1.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柱头,具有耳卷装饰,这是它的标志性特征。
2.它有自己的柱基,而不是像多利安式直接建在屋基上。
3.它是上下等粗的、高挑的,比多利安式要漂亮。如果说多利安式有一种雄壮的男性美,那么爱奥尼亚式则是一种优雅温柔的女性美。
(爱奥尼亚式石柱)
科林斯式
科林斯是希腊南部海港型城邦,曾在希腊史上雄霸一时。科林斯人创造的石柱形式为科林斯式。它的运用在希腊不是特别广,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希腊不太喜欢这复杂华贵的装饰风格,在我看来这种风格令人感到烦躁和混乱。它的这种风格元素,后来在罗马的石柱中得到了大量体现。我们只要记住它的一个主要特征,那就是它的柱头是花草装饰,别的其实和爱奥尼亚式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它比爱奥尼亚式更修长一些,更女性化一些。
(科林斯式石柱)
混合式
这是罗马大量开始采用的形式。其实就是它的柱头混合了比如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这种装饰后来在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也有大量运用。
托斯卡纳式(Tuscan order)
这是比较近代的石柱风格,从16世纪开始出现,柱头没有装饰,柱身不像希腊石柱具有槽纹的、光滑的。这种柱型的出现,实际预示着复制时代的开始。不就是柱子吗,什么都不弄不就是托斯卡纳式吗?就像是个有基座的实心的电线杆。
现在大概可以解答我们社的柱子风格了,它是一个有着希腊风格柱身的柱子,没有柱头,基座是不太讲究的正方形,而不是希腊风格的圆形。人民大会堂的柱子的柱身是光滑的,非常修长雄伟,比较综合,这么重要的建筑,算“中国式”的吧,因为据说建造者没有借鉴希腊柱和罗马柱。新华保险大厦的柱子是托斯卡纳式的。如果要看典型的希腊式柱子,可以去看一下清华大学大礼堂门前的柱子,那是希腊式的。而这个大礼堂的顶是拱顶,这是罗马风格的,所以这个大礼堂是希腊罗马风格的综合物。
希腊柱中的希腊精神
在希腊柱的三种主要风格中,尤其在希腊时代得到大量运用的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中,这些柱子都几乎可以简化为最基本的几何图案,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简洁性、实用性、匀称美。如果要归纳一下,那就是理性。对于这一点,一旦和其他文明比较起来,就会特别有说服力。
比如埃及文明,它的柱子不但庞大,而且会刻有各种神的形状,而希腊人通过自己的机械科学一是使柱子变细,二是去掉了柱子上的神的雕像,代以优雅的凹凸纹,另外埃及的那个金字塔其实是个大坟墓,跟希腊的向上的现实理性精神是没法比的。
再看印度的建筑,印度的柱子我没有研究过,但就它那纷繁复杂,扭曲拐弯,细枝末节的建筑雕塑和装饰来看,显然科学化不够,完全让位于感性和神神道道的未世观。
罗马的建筑我们就更不用说了,华贵的、冗余的装饰成份是普遍的,而受基督教影响后的那种哥特式建筑,架床叠屋式的风格发展到了极致,以至于有很多不符合建筑学和物理学的成份,我相信西方的很多哥特式教堂如果没有今人连续的维修和新材料的修补,早就完蛋。看起来很优雅,但其实并不实用,这就是因为缺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