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石头,卖石头,到中国,找水头。”这句在海内外石材客商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不仅说明了水头已成为中国石材产业的风向标,更为水头这个不产石头的石材城增添了些许传奇色彩。
从一个不产石材的小镇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石材集散地,水头传奇的造就,集合了太多的天时、地利、人和。而在这些种种中,是“石材贸易商”这一重要角色的出现,才真正成就了水头卖天下石的佳话。
这里的贸易商是指把从矿山所购的荒料推荐给石材生产商,从而赚取中间差额的个体或者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水头仅仅是生产花岗岩,直至石材贸易商出现,世界各地的各类精品石材荒料才真正进入水头市场,从而逐渐完善了水头石材的品类。
以前生意好做的时候,国内企业压根都没到矿山现场看,就把定金交了,把货定了下来,生怕被人抢单。
现在,“僧多粥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石材业在逐年减少进口,而土耳其矿山又被大量开采出来,贸易商也跟着多了起来。自然,贸易商之间的竞争也就大了。
“一个矿山往往都会设置几个贸易商来进行推广,最开始给予的指导价都是一样的,但到下一级,价格就乱了。有些个体贸易商会为了接到一个单子,压低5元甚至10元的单价。”曾思绮说,如果所有贸易商都按指导价来卖,也就无所谓竞争,一旦出现有贸易商降价,这一产品的价格就上不去了。
曾思绮说,近年来很多大企业业绩都在下滑,都跟竞价有关。“大企业有量的要求,工作人员多,没达到一定的量,就要亏本。然而,一些个体户,没有太多成本负担,能做一单是一单,也就促使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除了价格战,让贸易商们神伤的还有一点,就是“煮熟的鸭子飞了”。艾国能说,有些客户单子做多了,客户来矿山看荒料也就多了,要是跟矿主相识之后,就会绕过贸易商,两者直接交易。
在艾国能看来,这种事情避免不了,一旦遇上这样的客户,以后也多是被同行列入“黑名单”。想要获取其他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为了减少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石材贸易商们也会和一些矿主签署保护协议。在交付大量保证金后,矿主同样会为保护贸易商的利益而拒绝和石材企业直接交易。在陈世烨看来,贸易商要想化被动为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包矿或者拿下中国区独家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