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95-86811139

石材人与设计师如何擦出美妙火花

2016-04-12 14:27 浏览:87992 评论:0 发布:139石材网   
核心摘要:国产石材反击、打开家装市场缺口、控制市场流通、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些动作的核心纷纷指向品牌二字。国产石材价值回归、石企大举进军家装市场已成当下大趋势,而消费品牌就是这场攻坚战中的一把利刃。石材是有生命的,怎样赋予石材以生命力,成长为有故事的终端品牌,需要石材人和设计师共同努力。

国产石材反击、打开家装市场缺口、控制市场流通、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些动作的核心纷纷指向“品牌”二字。作为石材品牌的第一推手,设计师已成为业界抢手资源,坐拥制造商创牌战略伙伴地位。

      受累于整体经济与房地产,家居建材行业2015年整体呈下滑态势,石材产业陷入洗牌迷局,企业为求生存纷纷转型升级。为扭转颓势、避免内讧、降低成本,“抱团取暖”行为成为逃脱寒冬囚笼的最佳选择。不管是陶石产业间的联姻、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内部细分,还是石材人与设计师的跨界联手,“合作”一词在当下愈显关键。

  国产石材反击、打开家装市场缺口、控制市场流通、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些动作的核心纷纷指向“品牌”二字。作为石材品牌的第一推手,设计师已成为业界抢手资源,坐拥制造商创牌战略伙伴地位。

现状:石材设计师愈发吃香

  随着行业整合时代的到来,“品牌”和“设计”在未来行业竞争中的作用不断加码。然而,这两者恰是当前石材产业最缺乏的。究其原因,可理解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孩子平时不注重饮食睡眠、吃饭狼吞虎咽而落下的病根之一。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的石材以进口为主,需求量呈对数式增长。虽然石企们在这个黄金阶段各个都挣得钵满盆满,却不具有产品定价权。产业在品牌塑造和价值挖掘上几乎空白。几年前,国内矿山开始崭露头角,出现不少优质矿种,然而粗放式发展的惯性把它们大部分都埋没了。矿山过度开采,代理商随意索取,大量石材进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大大压低石材自身价值,释放出国内石材廉价的信号。

  不管是出于经济下行压力倒逼还是长远战略眼光,宗艺、新东源、雅高、致尊等石企陆续开拓家装市场,推出自身石砖品牌。在消费品牌的建设上,需要产品研发、品牌营销,但赋予产品辨识度、文化内涵等软件属性的设计更为重要。

  作为石材产品的第一推手,设计师扮演着石材产品的鉴赏者、设计者、使用者、传播者,同时,它也是石材行业最有成效的推动者。通过与知名设计团队跨界合作,先后有米洛西?精工大理石、ArtMore之尚等高端大理石家居品牌在市场上涌现。“ArtMore之尚”是雅高控股2015年新推出的家居品牌,在第十五届厦门国际石材展上完成“首秀”,赚足眼球。 通过设计,“ArMore之尚”将石材的自然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于空间环境,让人对石材产品充满无限遐想。

  石材的品牌化运营已是大势所趋,是直通家居市场的高速火车。借产业转型升级,石企应及时整合设计资源以及合作渠道,为今后产品推广铺路,抢得先机。

  宏宇集团董事 欧家瑞:品牌和设计将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行业整合时代的到来,企业应该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产品与品牌的建设上,从智能卫浴到绿色建材产品,产品的创新才是迎合未来整合趋势的关键。

  深装总装饰高级顾问 李瑞麟:在很多产品、尤其是新品的开发上,设计师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了解这个材料的本质,了解它实际应用出来的最终效果,也了解市场以及用户阶段性的审美情绪变化。

  拓能石业销售总监 伍玫:当我们的品种得到设计师的认可,被其设计到工地或酒店中,不管是产品销量还是品牌推广,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深圳市中航装饰设计院院长 易强:以前我们的石材供应商没有品牌意识,是因为我们没有材料的定价权、源头的获取权。当我们拥有自己的矿山时,我们就应从品牌建设、价值更大化的角度,去挖掘市场和产品的潜力。此外,我们不仅要掌握矿山的主导权,更要把市场良性化地去主导,提升石材产品附加值。

梳理:合作深度有限

  设计师与石材人之间的交流形式大抵可分为以下几类:

  1.论坛讲座、沙龙。为了提升竞争力,不管是政府协会还是企业自身,经常会组织在职人员参与培训,通过听课、互动的形式学习相关技能,加深对产业的宏观认识。但由于“品牌”意识滞后,学员重视程度不够,配套的“设计”课题并不多。因此,与设计相关的论坛讲座的举办往往依托于设计界或者石材界盛事。

  2.石材展会、设计盛事。这几年,石材展会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迅速崛起。为丰富展会内容、打造特色,组委会往往会邀请其他建材行业甚至设计界团体来参展,注入更多文化元素。与此同时,为拓展渠道、积累设计资源,参展设计盛典的石企也逐年增加,如2015年广州国际设计周上,就迎来了雅高控股、凌云玉石、东星集团、英良集团、好世界石材、鹏翔实业、卡斯维诺、美仑国际等石材企业

  石材设计越来越为石材企业所看重。图为第十六届水头石博会上的特色展厅

  3.相关赛事。2015年12月,历时八个月的第四届环球石材设计应用大赛在广州设计周落下帷幕。它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才华的展示舞台,促进设计师在石材应用领域的探讨与交流,加强了石材行业与设计领域的沟通和融合。石材设计大赛的周期一般在半年到一年间,这为矿企、石企、设计院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借助这个设计平台,很多新品受到参赛者热捧,在短时间内获得推广并打开市场。大赛官网一般为“设计师网”前身,赛时用于比赛素材、作品、参赛者、导师等信息的展现,赛后则成为石企和设计师沟通、合作的线上平台。

  4.业务合作。米洛西?精工大理石与台湾著名室内设计师邱德光的联合在业界成为佳话。设计师和石企合作的方式可分为两类:单次合作和长期合作。“米洛西?精工大理石”系列的打造属于长期合作,设计团队需要为产品量身定做“嫁衣”,并赋予文化,替她讲故事。有时,设计师的光环也成了产品内在属性的一部分。一些有经济实力的石企甚至组建起了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并为他们打造了个性十足的办公空间和设计氛围。而单次合作,更多的局限于小型石企。“设计师要差价,我们要销量和推广。”一业内人士这样解释,他们将新品推介给设计师,达成合作协议后,设计师将会在自己新近的作品中运用该款石材,最终实现推广的目的。

  但这些途径还不够,双方原有的合作基础还应进一步深化,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形成规律性、有迹可循的互动。通过合作,彼此拿出干货,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而不是流于形式。当“品牌+设计”所带来的附加值真切地引起石企重视时,他们在品牌建设的意识将明显上挑,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合作,开辟更多的合作形式和渠道。

  中国室内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汪欣早:通过设计大赛这样的平台,把我们的作品实际应用到具体案例中,从而达到运用、销售的效果。石材界和设计界双方应加强合作,多一些互动。

  英良石材董事长 刘良:我们内部就有自己的设计师团队,为了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特意在旗下厦门、福州的五号仓库艺术馆里设置了个性十足的工作室,除了工作之外也会组织一些同行甚至跨行业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活动。

探索:提高意识走出去

  说起变革,“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营销意识”等词经常被提及。看似纷乱无序,但万变不离其宗,问题源自石材,自然也要从其身上寻找解决之道。“当你爱她时,很多宠溺的行为都无需理由。”石企和石材之间,那就是一场恋爱。你必须爱它、尊重它,发自内心地觉得它很重要。当你了解它的价值,熟悉它应该如何被发掘装扮时,就不会被一次寒冬逼得低价促销、间接甩卖,放低了石材的姿态,使其在消费者眼中贬值。

  从业者应重视石材。石材是天然、有限的,总有枯竭的一天,又因其独特纹理、质地,许多国家视其为珍宝。内地石材粗放发展的这三十年,大量个人或企业蜂拥而入,趁改革红利大肆分羹,市场上石材流通量剧增,供需关系的天平严重失衡。这场洗牌吹响了石材价格回归价值的冲锋号。但这只是第一步,石材产业不能止步于石材自有价值或浅加工价值,需走向规模营销、策划,打出品牌。品牌所赋予产品的附加值是不可估量的,石企不应只是做一个原材料供应商,更应是一个品牌产品的导入方和输出方。若说企业形象主要靠产品自身、营销模式,那终端消费品牌的产生绝离不开设计力量。

  石材商应主动出击。为打造高端时尚家居品牌,雅高控股在厦门机场商务区拿了一千五百平米,针对雅高灰白色石材,做了一个之尚艺术生活馆。设计师通过给“之尚”这个品牌设置故事,将石材潜在的附加值、艺术价值、空间想象充分地提升了出来。在新渠道、新模式的冲击下,把荒料、大板往市场一摆,等着别人来采购,这样的做法太被动。“等客上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再有,矿山在外、客户在外、设计资源在外,你不先走出去,品牌怎么走出去。竞争和合作是时代大主题,你不进取就会被淘汰。

  中国室内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汪欣早:石企应主动将产品推荐给设计师,要更多地关注、开发我们本土的矿,通过和设计师的交流,把一些市场比较认可的产品搭到已经设计好的作品中,尽可能地推到市场上去。

  万石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朝明:经过设计,石材可以变废为宝;经过设计,精美的石头都会唱歌;我愿变作温柔的石头,只为遇见你,设计师们。

  深圳市中航装饰设计院院长 易强:之尚生活馆的空间设计有别于以往石材展厅的传统模式,在这里空间、产品所着重的不是展示效果,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品牌美学所带给客户的感性价值。在这里,体验感知比说教认识更为重要,所有的产品信息都隐藏在空间装饰的故事之中。空间在这里所提供的是讲故事的场所,石材产品已变成了故事的主角和配角。

  唯美集团董事长 黄建平:这次寒冬来得很及时,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做得更精细、更扎实、更有效率。企业应借机苦练内功,从产品、企业管理、创新等方面稳扎稳打,迎接春天的到来。

合作:对等沟通求共赢

  石材人和设计师在跨界合作中暴露出了诸多不足,如双方沟通不畅、沟通效率低、信息不对等、合作欢愉度低等情况。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就石企单方面而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将让企业公关以及跨界合作能力大幅提升。

  高素质人才培养

  一个具备专业知识的营销人员往往可以给企业大大加分。新意识浸润下,从业人员爱产品的最基本表现即为对它的深入了解。作为石材的好伙伴,营销团队除了清楚石材该如何生产、贸易、展示外,还需了解它的物理性质、鉴别方式、保养技巧、应用领域等等。此外,对整个产业行情的宏观认识也必不可少,这有利于推广人员对产品的具体应用方向、市场前景有清晰认识并做出准确预估,在与设计师、采购商以及消费者进行互动上游刃有余,探索出新的营销模式。

  作为企业品牌的窗口,展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展厅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应用互联网、多媒体的展示手段,最大限度的促成人与产品间的互动。面对电商、新媒体、互联网+的夹击,从业人员应适时拥抱新机遇,而不是固守原有经营模式。短期内的固步自封难见弊端,但若追求长远发展,石企需把握时代脉搏、紧随潮流趋势,充分利用新资源,拓展新市场。而培训机制的建立将打开企业与新时局的互通之门,专业人才作为石企名片“走出去”、“引进来”,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培训机制的完善亦能彰显企业软实力,展示企业规划和长远布局。

  一个设计团队往往面向整个石材甚至建材市场,它无法对每家矿山的品种如数家珍。专业人士的培养能让企业的材料更好地走入项目,同时,他们能帮助设计师,将材料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设计师,为项目增光添彩,这是设计师所希望的。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石材推广人员懂得石材、也尊重设计,可以短时间内获得设计师青睐、达成合作协议。

  对设计师适当约束

  若因知识储备贫乏而无法与设计师形成有效、对等的沟通,除了难以百分百诠释产品之美外,容易引发设计师低估国产石材、过度滥用石材现象的发生。

  设计师应关注国产石材。推广人员在辅助设计师创作时,适当的约束是需要的。任何品牌都存在次品率,同是设计师,不同的人在材料见解、设计风格、心性素养上必然存在差异,有好坏之分。历史渊源,国内很多设计师一直以来喜外厌内,总感到外来的品种有档次、高贵、新鲜、能出效果。随着国产大理石价值的回归,抬头之势十分明显。设计师应摆正心态,助力国内石材的大反扑。

  设计师使用石材要克制。当设计师对项目设计、材料理解不够或有背后利益在驱动时,会过度地使用天然石材资源。作为气场十足的一种建筑材料,过度运用将使石材价值被低估。当大量石材推向市场时,石企间必将走向价格战,这是对石材、对行业的巨大伤害。石材从业人员在与设计师商榷时,切不可贪图个别项目大规模使用的蝇头小利,而拉低了企业产品形象或者品牌价值。

  做设计,要常到源头去。若设计师走向第一现场,选材对象将从样品转变为荒料大板,设计将从线上理论落实成实际应用。同时,这也增强了石企与设计师的交流频率,在产品的打造上益处颇多。事实证明,那些不以回扣为目的、有追求有想法、致力于为客户营造优质生活环境的优秀工业设计师更受品牌企业欢迎。

  香港轩逸设计公司合伙人 彭政:企业与设计师是相互协作的,这种协作不只是体现在选材用材上,有时会上升到资源、项目的协作上。在技术服务同等的情况下,优质设计师更多会去比较节水、环保、功能、工艺、设计感等细节方面的东西。

  中建集团筑邦设计院副院长 高志强:我们从业人员应该更加专业。到我们设计院的业务人员,我会用专业问题和他沟通,回答不上来,就没必要聊了。从业人员不了解自己的产品,是不爱产品、不爱所在行业的表现。对产业缺乏了解的业务员,往往也不是来自大公司。没有系统专业的培训,企业就无法有效地对产品市场进行引导。

  IDS国际设计中心副理事长 何武贤:做设计,要常到源头去。设计师应用他的敏感度、眼界去感受石材的纹理、温度、情感,经常到矿山、大板市场去,近距离接触材料,不断自我训练并提升生活领悟。

  深装总装饰高级顾问 李瑞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石材开发、运用技术都还不高。我在德国看到了复合大理石,企业十分珍惜它,并不是说石材本身买来很贵,这是对石材本身的一种尊重,好的东西,不能滥用。

  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 白利江:现在国内工程选择国产大理石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在大环境下,国产大理石的销量不降反升,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随着国产精品石材的不断涌现和市场认可度的提高,预计5年内,国产大理石销量有望超过进口大理石。

编后语

  从文艺复兴起,一些欧洲殿堂、宗教性建筑已经在较大规模地运用石材。在设计师的巧手下,石材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艺术内涵,经久传世,被人称道。石材是有灵性的,只有将其放在特定的地方,才能将其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国产石材价值回归、石企大举进军家装市场已成当下大趋势,而消费品牌就是这场攻坚战中的一把利刃。石材是有生命的,怎样赋予石材以生命力,成长为有故事的终端品牌,需要石材人和设计师共同努力。 
下一篇: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近期石材贸易公司都赶着发货

上一篇:

四月不愚人 来看中国石材圈内发生的那些事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stone139@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