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时间,会员人数发展到350人,75%以上会员从事装修、建筑、石材行业。惠安商人正在利用水头石材产业,形成良性优势互补。成立于2014年7月2日的南安市惠安·泉港·台商区商会(以下简称“南安市惠安商会”),便扮演着搭桥唱戏的重要角色。
一个是“国际石材之都”,一个是著名的“世界雕艺之乡”,南惠两地唇齿相依,互补性极强。自改革开放以来,共有数万名惠安人驰骋在南安这片热土上。
经过惠安籍企业家多年来的勤奋拼搏和艰苦创业,不少惠安企业在房地产、建筑装饰、建材、商贸等领域颇有建树,涌现了建明集团、南山集团等数百家企业。
如今,利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惠安商帮众筹5000万元成立投资公司,抱团境外投资。那么,这些勤勉自强的惠安人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外来商帮抢滩南安”系列报道第六站,聚焦在南安打拼的惠安商帮。
南安市惠安商会4位代表参加马中“一带一路”经济大会。
2万惠安人遍布南安各领域
据南安市惠安商会秘书长吴荣彬介绍,仅水头一地,从商的惠安人就有2万余人,除了石材行业,更有部分从事与石材相关的产业。
吴荣彬大学读的是室内设计,毕业后,入职厦门一家地产公司。从设计员做起,不到3年就升职为年薪30万元的项目负责人。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于2004年创立了厦门瀚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07年,瀚亚装饰提出了“立足福建,放眼全国”的发展思路,先后在水头、石狮成立分公司,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福建装饰行业知名品牌。2008年,公司进行产业链延伸,成立筑磊石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石材进口、批发、工程板精加工等业务。如今,筑磊石业已是万科、万达、龙湖等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的战略合作商。
一家大型装饰公司入驻,水头是否能有与之相匹配的市场容量?吴荣彬告诉记者,水头不同于其他乡镇,不但经济繁荣,而且往来富商多,可以说是一个消费力极强的地区,最主要是尚未被完全开发,潜力无限。在他看来,水头不缺石材企业,缺的是把石材带进市场的装饰公司和开发商。而入驻水头,不但可以更方便采购,对石材行业也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日后公司延伸产业链做好充分准备。
事实也是如此。水头不但有石材,更因石材聚集了大量的人流、车流。南安市惠安商会副会长张惠南,便瞄准这一商机,做起了汽车维修生意,而且做得风生水起。
张惠南从小对石头没有多大兴趣,虽然出生在石雕之乡,但他动手能力强,喜欢拆拆装装。14岁时,张惠南就跟着别人学修车,一学就是8年。1998年,年仅23岁的张惠南就出师了。他考察了惠安周边的几个乡镇,发现水头车流量最大。于是,张惠南便带着2000元和7个熟练工和学徒,来到水头租了个小店面,搞起了汽车维修。第一个月,便创造了1万多元的收入。
然而,令张惠南自豪的是,他开创了水头汽车维修的广告先河。自小聪明的张惠南,找彩印店打印了7个两米宽的大字——驰新宝轿车维修,并竖立在水头、石井的几条主干道两侧,很快吸引了往来车辆的注意。
张惠南说,以往的汽车维修店,都是坐家待客,或者通过朋友介绍,几乎没有主动到处宣传的。来自惠安的他,对水头人生地不熟,没有地缘优势,更别说人脉了,唯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宣传。令他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张惠南凭借过硬的维修技术,得到了很多车友的支持。
如今,张惠南的汽车修理店也从最初的300多平方米,扩张到了600多平方米。张惠南表示,他的目标是做精做强,而不是一味扩张。
吴荣彬说,惠安人特能吃苦,但这苦并不会白吃,回报不断。如今,来水头工作的2万惠安人,已遍及南安各个领域,逐渐闪亮发光。
21家惠企抱团“走出去”
如果说,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商会便是企业最温暖的家。
吴荣彬告诉记者,商会成立仅一年,却做了许多暖心的事。尚且不说会员间的彼此照顾,仅公益上,就已为水头南星中学捐了100万元教育基金。
“商会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给会员家的归属感。困难时,有人帮助;需要时,有人携手。”吴荣彬表示,除了热衷公益,会员企业之间也在抱团发展。他认为,2015年商会做的最慎重、最重要的事,便是会员们通过这个平台,抱团走出国门,共同投资。
“近两年,全国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要发展,必须走出去。”为此,卢昆山决定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把企业带出去。2015年6月,在卢昆山的带领下,商会会员众筹5000万元,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在境外投资了两个项目:一个是缅甸的商会展厅,一个是马来西亚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的福建馆。
马来西亚巴生港自由贸易区是马来西亚国家级自由贸易区,也是马来西亚一个极具特征的超大型国际自由贸易经济区。根据双方协议,到2019年,福建馆将在巴生港自贸区规划60个左右的展位,把商会企业的产业,甚至是福建的产业带出去。
吴荣彬坦言,在起初带领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商会也遇到过难题。为了让会员企业顺利地在海外寻找到发展机遇,商会积极对接海外相关机构,降低投资风险。
“如果一家企业去开拓海外市场,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但以商会抱团的形式去开拓市场,有许多优势。首先,可以跟海外的总商会做更多交流,海外总商会对当地的风俗、法规,都有相当的了解。所以借助商会平台做一些境外投资,它的风险性是可控的。”吴荣彬说。
在签订了马来西亚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福建馆后,对接合作的平台商也来到南安石材集散地参观。马来西亚国际商贸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宝文告诉记者,开设的福建馆有1000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主打建筑材料,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把南安、泉州乃至福建区域的建材,通过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平台,转口到世界市场上。
作为参与投资的21家企业的一分子,百隆石业总经理庄彬强告诉记者,对于这次“走出去”,是毫不犹豫的。只有跟随国家的政策走,才能找到更大的平台。
七成在南惠商靠异型加工起家
2015年12月28日,南安市惠安商会一周年庆在水头举行。在台上,福建省世纪南山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安市惠安商会会长卢昆山,向与会者作了2015年商会的各项工作总结和2016年计划。
二十几分钟的汇报,没有过于华丽辞藻,卢昆山只是把做过的、将要做的,条分缕析地陈述出来。而他的务实态度,与其成长经历和创业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卢昆山身上,有着明显的惠安人烙印。父亲是石匠,卢昆山小学未毕业便跟着当学徒。让大儿子那么小就辍学,父亲自然是不愿意的。但卢昆山的执拗让父亲着实没有办法。
“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眼看着弟弟妹妹们一茬一茬地长起来,父亲一个人打工,养不饱几个孩子。”在父亲生前,卢昆山并没有告诉他真正辍学的原因,只让外人误以为他叛逆、不爱读书。
当时,年仅14岁的卢昆山,跟着父亲前往河南洛阳讨生活。由于年纪小,众人一直让他做后勤。长大一点后,父亲便让他学石雕,一打便是好几年。可当时,在洛阳的工厂里,老板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打石工看待,并没有让他接触新手艺。
结婚后,卢昆山的生活担子很重。为了养家糊口,卢昆山回到老家,寻找离家近的工作。在堂哥的带领下,卢昆山第一次来到水头。面试的时候,石材老板开出的工资无法与堂哥达成一致,最终堂哥去了晋江,卢昆山则不知所措地回了家。
可回家不久,这个水头老板便找上门,让卢昆山带几个老乡一起到厂里上班。“当时去面试,刚好给老板留下住址。恰好老板急需人手,便亲自来请人。”卢昆山回忆说。
来到水头之后,卢昆山的手艺精进了许多。“上世纪90年代初,手工活工资普遍不高。为了多赚钱,只能加班加点,一个月往往做了四五十天的活。”卢昆山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消费者对石雕工艺要求变高了,这也迫使他与时俱进,勤练雕刻。经过10余年的磨砺,二十出头的卢昆山,手工雕刻技艺已令人叹为观止。
很快地,卢昆山声名鹊起,很多客户慕名而来,要他亲自雕刻。精湛的手艺,让他在南安一带闯出了名气。小有名气后,卢昆山开始承包项目。2006年,他以低价竞标中得了厦门软件园幕墙工程的一部分,尽管这个大工程并没有让他赚到大钱,却奠定了他的声望。2008年,卢昆山成立了南安市新华昌石制品有限公司;2009年,他又成立了福建省南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随着公司资金和人脉的不断扩张,他还成立了泉州市盛工商贸有限公司、惠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并于2013年成立福建世纪南山投资有限公司。
来南安淘金的惠安人,很多都和卢昆山一样,走过了特别艰难的路子,但都因为不懈的坚持,最终走向了成功。南安市惠安商会常务副会长、明旺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明忠便是其中之一。黄明忠告诉记者,早期的惠安,由于穷苦的缘故,很多男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打石头,他也不例外。令他意外的是,原本以为这个又脏又累的活只是生计罢了,不料却成了他的事业。
2000年,黄明忠跟随老乡一起前往重庆承包异型加工。其间,他认识了不少水头人。2003年,黄明忠在他人的介绍下,来到了水头三利石材当起了厂长。到2006年,他自立门户,承接工程。但由于没有自己的生产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证。
2007年,黄明忠怀揣着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租了个小加工厂,开始风风火火地承接项目、加工石材。在黄明忠看来,让惠安人在南安石材行业立足的根本,是惠安人的传统手工艺。他说,在惠安人大量涌入南安之前,南安生产的石材产品多是块状,并没有那么多繁复的雕花。但市场需求迫使南安石材企业寻求改变,惠安的手工雕刻师傅变得吃香起来。也正是惠安人的加入,让水头石材产品变得更加多样化,从而被全世界的消费者所青睐。
“早期,水头很多石材加工厂的异型部都被惠安人承包了。随着手工艺的慢慢普及,水头企业才独立运营异型生产。然而,早期那批承包异型加工的惠安人也独立出来,自己成立了公司。”黄明忠如是说。
事实上,在南惠商有七成靠异型加工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