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六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上,记者看到,和盛机械的少东家苏金恒亲自坐镇现场,与新老客户交谈。
做了2年一线钳工、1年安装服务和4年市场营销的苏金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承担起家族事业。苏金恒坦言,接手父亲30年来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压力不小。这也是他用了7年时间,去扎根一线,熟悉市场的主要原因。7年来,苏金恒到底储备了哪些能量,关于未来,他又作何考虑?
提议创办试验检测车间
2008年,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商务管理的苏金恒,中断了学业,回到家里走进了工厂,当起了一名钳工,学习解剖、安装每个零部件。
这一做,就是两年。谈起做钳工的日子,苏金恒笑称,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开始就停不下来,因为有太多东西要学了。他每天工作都超过8个小时,遇忙时,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都是常有的事。如今,苏金恒对厂里的每台设备都十分熟悉,就连掉落的一个螺丝帽,他都能迅速判断出自哪个部件。
此后,苏金恒选择去做上门安装和售后服务工作。“安装时,如果没有提前了解企业的水循环系统,会产生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苏金恒说,设备的出水口要安装在离企业的水回收系统最近的位置。距离近,排水管也就相对短一些,这不但节能,而且故障率低。
2011年,和盛机械入驻水头滨海工业区,新厂房占地110亩。此时的苏金恒熟知了生产工艺、安装服务工作,对市场营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要想说服客户买下我们的产品,需要储备很多专业知识。”苏金恒表示,4年来,业务都开展得不错。
4年的市场营销经历,苏金恒从客户口中听到最多的是,用工成本高、效率低。他持续记录市场的声音和需求,反馈到公司的研发部去。
“尽管目前行业内价格战打得很厉害,但和盛靠的是技术和品质。”苏金恒告诉记者,近几年来,针对石材机械行业高效化、自动化、环境化的发展方向,和盛一直在机械设计原理、设计理念上及零固件配套上下工夫。一直到现在,和盛的花岗岩切割机设备仍占据着全国60%的市场份额。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石材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苏金恒透露,和盛一年至少有3种新产品问世,今年公司拿出了利润的15%进行新产品研发。
为了实现机械效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苏金恒还提议创办了行业内少之又少的试验检测车间。所有产品只有通过测试后,性能完善的才能推向市场。
以技术取胜,还离不开售后服务的保障。苏金恒表示,只有完善、及时的售后服务才能增加老客户。为此,在他进行市场开拓的几年里,迅速在全国设立了30余个办事处,每个办事处都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为客户保驾护航。
“目前,老客户占公司总客户的60%左右,通过老客户口碑介绍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苏金恒说道,从研发到铸造、电焊、组装、测试、服务,和盛已拥有一条龙的整体解决方案。
参与研发大型“标准”花岗岩生产线
在采访中,苏金恒告诉记者,鉴于场地和避免被仿制等因素,和盛新兴出炉的一条生产线未能亮相本次石博会,但该设备会在厦门展期间亮相。
“事实上,花岗岩机械六七年来都没有怎么变过。即使变了,也只是细节上、工艺上的一些调整。”苏金恒坦言,3年前,他就想推翻这种传统的、效率低下、用工量大的生产方式。
苏金恒说,传统的花岗岩生产线一条都要100多米,不但占地方,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工。“现在用工价格这么贵,如果我们机械企业不赶紧为石材企业节省人力成本,就要被淘汰出局了。”苏金恒说,或许是自己亲自跑市场的缘故,所以从终端反馈到研发的过程变得更加紧凑。
2013年年初,苏金恒召集研发部骨干力量开了一场长达5个小时的大会。这一次大会上,正式启动了“标准化”全自动花岗岩生产线的研发。
“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和调试,一条‘傻瓜式’的生产线正式出炉。该生产仅为25米,是传统生产线的1/4;生产力高达3000平方米/天,是传统生产线的10倍之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人可同时操作3条生产线,仅需要2个人就可以实现24小时的不间断生产。”苏金恒表示,该生产线的问世,不但意味着石材机械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也将给石材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据苏金恒介绍,新型生产线上的锯片均是发达国家进口的,可以实现荒料切割的零切线。传统的刀片切割都会产生切刀线,还需要人工去对切割出来的大板进行打磨,成本相当高。该锯片还规范了切割标准,以60×60cm为主,100×100cm和120×120cm为辅。
革新不止于此。目前,苏金恒正与互联网技术公司探讨,如何更好地联姻。“未来,或许都不需要有人在生产现场,只要把互联网嫁接到设备上,手机下载个APP就能全程监控生产产量、电流等。”
苏金恒1986年生,晋江和盛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南安和盛机械铭盛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