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一转眼,他似乎早已淡忘了这份荣誉,又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忙碌的石雕及公益事业中。这两年在石雕创作上,他刻苦专研,推陈出新,创作出《竹林七贤》、《观沧海》等石雕精品;在繁荣石雕文化上,他积极传艺授业,打造石雕学习、活动阵地,努力打好“青田石雕”名片;在家乡建设中,他热心公益事业,帮助贫困学生,并积极投身于“五水共治”工作,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
勤学苦练 终成石雕大师
“创作除了需要精湛的雕刻技术,还需要独特的布局立意。”近日,当记者见到张爱光时,他正在给学徒们详细地讲解石雕作品的创作知识及技巧。
张爱光于195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山口镇人。张爱光的姨父在一家石雕厂工作,18岁的张爱光在他的带领下见识到美轮美奂的青田石雕,便被深深被其吸引,并下决心拜师学艺。
在当石雕学徒的日日夜夜里,张爱光认真模仿、刻苦练习,不知用了多少把刻刀,刻了多少个石坯。而因勤奋学艺,张爱光在当学徒三年多后,便能凭借一把刻刀将心中的山水、花果等景象跃然在石上,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石雕艺人。
为了创作出立意新颖、艺术价值高的石雕精品,张爱光除了在雕刻技术上下功夫,还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挤出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学、美术等书籍,他还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物、生活景象作为创作源泉来观察的同时,欣赏分析他人创作的石雕作品,观其刀法,究其创意,提高自己的雕刻技术与创作能力。在首届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金奖的《五百罗汉》,是张爱光反复阅读研究佛经、神话典故,带着摄影机、录音机辗转于北京、苏州等多地的著名寺院采风,同多名石雕大师进行探讨,多次画图,反复推敲、边雕边修,耗费四年多的时间雕刻而成。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他的石雕杰作频频问世,其创作的《春江花月夜》、《红萝卜》、《观沧海》等作品更是获得国家级、省级多项殊荣。
热心公益 投身家乡建设
早在2008年,张爱光就同他的姑父等人一起创办了我县民间公益性组织“青田县爱心助学联合会”,帮助贫困生与社会爱心人士牵线搭桥,通过一对一结对的方式,资助贫困生一直到大学毕业,而在此期间,张爱光个人就资助了6位学生。“现在联合会资助贫困学生达到了400余人。”张爱光欣慰地说,在这些学生中已有近60人从大学顺利毕业并分别在我县不同的单位工作,他们也愿意加入到爱学助学的活动中,回报社会,凭自己的努力所得捐资出力。
“我们石雕多以雕刻山水、花果等自然景象为主,家乡的绿水青山更要我们去守护。”自“五水共治”行动开始后,张爱光挑起了山口镇方山溪河长的重担。带头排摸河道情况,全程参与方山溪的治水方案制定、任务交办,并坚持定期监督,大力向周边群众宣传“五水共治”工作,引导老百姓一起做治水宣传员、实践者、监督员,加快推进工作进程。如今,走进山口镇的方山溪,便可见山连着树,树挨着水,水映着城的情景,让老百姓看到了“五水共治”实实在在的成果。
而谈及往后的人生道路,张爱光表示,他将继续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培养更多的石雕新秀,为青田创造财富的同时,坚持为建设“美丽青田”做贡献。
传艺授业 做强石雕品牌
在石雕行业中取得成就的张爱光尝到了甜头,为此,他将传艺授业视为助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并为打造石雕人才队伍,宣传青田石雕文化,先后带了学徒数十名,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相关知识与技术,并将所累积的经验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让他们凭着满身的技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与此同时,在县职高免费授课、为北山移民培训石雕学员……都是张爱光带徒授艺的足迹。
此外,为了提高石雕行业从业者的美术和文化意识,突出青田石雕文化价值的竞争力,打响石雕品牌,张爱光带头建立了山口石雕行业协会党支部党群服务中心。他自筹资金,购买了板石原料交易市场内的场地作为支部活动场所,并经常组织本县大师和外地老师授课,开展石雕技艺培训,让石雕从业者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雕石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