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之变
变废为宝,绿色循环,产业由粗放型向精品型转变
作为东北最大的石材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和石材产品集散地,天岗镇石材企业有几百家。近年来,伴随着石材产能不断扩张,粉尘、空气、土地,甚至水资源等污染紧随而来,生态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过去,园区企业在切割石材原料加工的过程中,将产生的废水经过简单沉淀后,直接排到河里,而产生的石粉也是随处堆放。一到夏天,石材企业周边的住户不敢开窗,不敢用河里水,居民反映强烈。
“现在作为污染源的粉尘,到这里就都变成了‘香饽饽’。”在蛟河市德意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石材协会会长刘顺指着边上的机器说,废弃物经过处理后被加工成环保砖等产品,而沉淀澄清后的“废水”也会被石材企业循环利用。
利用废弃物加工环保建材的企业不仅这一家,由金浩石材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人造石及环保地砖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办公楼主体和厂房基础施工,预计今年投产。而华冠装饰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岗山玉项目已经签约,目前正在制定规划和可研方案。
“现在园区坚决对污染说‘不’,我们也正在研究设立项目引进的行业标准,引优限劣,加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引进力度。实现入园企业实现零排放、循环发展。”孙德强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目前,园区产业正在由粗放型向精品型转变。先后淘汰、兼并、重组了一部分生产工艺落后、发展后劲不足的小企业,通过采取“腾笼换鸟”、“转移嫁接”等方式盘活一部分濒临倒闭企业。同时,园区积极培育上下游产业,大力发展矿山机械制造等装备制造业,推进微晶石、新型墙体材料等综合利用石材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入区,促进了整个产业机体的健康发展。
如今天岗人的品位在不断提升,流经家门口的牤牛河也变得清澈了,曾经堆满石材废料满目疮痍的大河两岸,也渐渐有了绿意和生机。
在鑫宇石材打工的小李,在外地摸爬滚打好几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可一到年底回家,仍旧是口袋空空。如今,他在家门口的厂里上班,每月收入三千多元,半年多下来已有上万元存款。“守家在地的工作,心里踏实了,日子过得舒心了。”小李话语间的幸福溢于言表。
同样,多家企业入驻,为天岗镇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流,水果、蔬菜及生活必需品也迅速拉动起来。两家子村书记周乃君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园区的发展,必将有效改善交通环境,同时可解决部分人就业问题。
“下一步,园区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真正把石头做到物尽其用,点石成金。”孙德强说,园区管委会将设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将环保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工业项目总体规划;鼓励企业对石粉、碎石综合利用及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研发的企业,在用地审批、贴息贷款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