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邑县是“中国花岗石之乡”、“中国石材之乡”。近年来,平邑县质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壮大石材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县域经济五大产业之一的石材产业保驾护航,在使石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把石材做成了为民造福的产业,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平邑县位于沂蒙山腹地,境内以石头多而闻名。过去祖祖辈辈同石头打交道的平邑人因石头多而穷,因石头多而愁。1985年,在该县质监局的协调帮助下,县政府组织质监、环境等有关职能部门,把该县四海山地区盛产的花岗石送到武汉建筑学院进行检验。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该花岗石硬度高,耐腐蚀,色泽鲜艳,极具开采价值。这让世世代代因石头而贫穷的平邑人兴奋不已。
但是兴奋之后的破坏性开采造成了资源浪费。东西好,但卖不上价、出不了名,所有这些破坏性的发展引起了当地人的反思:要想真正使花岗石成为一项产业,必须走以质量赢得利润和市场的路子。
为更好地解决石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平邑县质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整合资源市场、提升产业标准化和质量水平”的石材产业发展思路,把标准化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经过调查论证,该局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石材标准化生产专题报告,提出了对矿山和石材生产要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开采、科学开发的要求。要求矿山生产采用国家采矿设计标准,对名贵品种“将军红”优质矿山,实行限量开采。并按照扶优扶强、淘汰落后的原则,对达不到标准化规模生产的企业和矿点,由工商、安全、环保、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联合行动,依法取缔。这些措施净化了石材产业生产经营环境,使有限的石材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为确保石材产业的整体质量,在该局的协调和努力下,山东省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平邑工作站于2005年批准成立。工作站开展的石材质量招标咨询、名优产品展示、业务宣教、人员培训等工作,对于确保石材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提高平邑石材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局在对石材产业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实践中发现,要想使石材产品真正“走出山东、走向世界”,必须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他们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专门用于石材交易市场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为实现由石材大县向石材强县的跨越,2006年起,平邑县委、县政府在平邑经济开发区内单独规划建设了占地7平方公里,集加工、展销、质检、培训、物流、仓储等于一体的中国(平邑)国际石材城。目前,整个石材城已有107家石材项目入驻,规模以上企业占到14家。其中,北方石材市场项目总投资12.4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江北最大、全国档次最高的石材加工生产营销市场。
该局坚持把培养石材品牌作为监督服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协助县委、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关于加快平邑石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的基础上,着眼于“大、高、外”,进一步实施“龙头带动”战略。该局派出技术骨干加大对冠鲁石材、美丽石材、华泰石材等龙头企业技术扶持力度,使其真正跨入全国石材界“第一集团军”。同时,积极引导、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联合、租赁等形式挂靠龙头企业,组成大的集团。不断提高石材产业市场准入门槛,用市场准入的方式逐步将落后的石材企业淘汰出局。加快与国际石材市场的接轨,努力扩大石材进出口能力,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长期以来,石材成品剩下的毛石、碎石都被当作垃圾和废料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占地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如何帮助生产企业解决这个问题?平邑县质监局的工作人员经过调查论证,发现毛石、碎石可作为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的辅料,还可筑河堤、铺路、做蘑菇石砌墙等,边角余料还可以切成不同形状小规格的面砖,镶铺室内外地面、墙面和公园走道。于是他们积极引导生产企业拓宽思路,根据城市建设的需求,发展异形石材,均取得了可观的收益,也成为石材行业创收的又一经济增长点。为了使石材产业和谐发展,该县在开山挖矿的同时,努力保持生态平衡,将全县开矿后的近7000公顷山场重新整理成阶式梯田,并分期投资完成了水利配套,栽上板栗、金银花,使开发过的矿山成为又一座座金山、银山。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平邑县拥有较大规模的花岗石矿山100处,大小石材经营户达1200家,年开采及引进荒料30万立方米,从业人员达8万多人,年加工销售各类板材3000万平方米,石材经营网点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邑石材,也真真正正完成了从石材到“实财”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