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人创造了高度的古代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们发明的象形文字、以及闪烁着文明之光的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庙。雕刻艺术是联系这些文明载体的纽带,它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循环往复,缺少变化的永恒性
古埃及最早的雕刻是象形文字,希腊人称之为“神圣的雕刻”。他们的象形文字是刻在石头上的图画。雕塑用的象形文字,即圆雕和浮雕,与象形文字相似,是直接的形象化的文字。古埃及雕刻具有持久性的风格。古埃及人技法的单纯,让法国埃及学家斯东·马斯佩罗感到吃惊。他说:“他们流行的风格与我们有本质不同。无论是人还是兽,对象总是浮雕般显现在平面背景前的侧面形象。因而,他们的目的是选择那些能提供富于特色的轮廓的形状,以便用纯线条再现于平面上……休息着的狮子的宁静力量,豹子不声不响的似睡步态,猴子的鬼脸和羚羊纤弱的优美,在埃及人的雕刻中得到了最好的表现。但是,要毫不背离自然地在一个平面上表现人的特点,并非易事。仅仅依靠线条不可能令人满意地再现一个人,而一个侧面的轮廓必然会排除他自身的许多东西。”然而令人难忘的还是人的形象。法老的面孔和姿势没有个性化肖像的特点,而是一个有规律宇宙的冷漠形象。作为不变的神的肉身,法老不能被想象为是情绪化的。
与宗教密切相关的神圣性
古埃及人最早建造了祭祀神灵的祭坛、塑像和庙堂。到了公元前3150年前后,在美尼斯统一埃及时,埃及雕塑此后数千年的形态已经显示出来了。他们的雕刻与宗教密不可分。埃及雕刻是生命静态景象的一种完美体现。埃及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体系,同中国古代文化一样,多强调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他们持久的真理是体现在他们国王身上的、人与永恒秩序间的和谐。而由于古埃及雕刻本身是一种宗教行为,而宗教要求一种永恒的雕刻风格。
到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2-1069年),埃及圆雕的形式显示了某些变化。殡葬雕像不再秘藏在专放雕像的密室里。它们被加倍放大,有时成为建筑的巨大组成部分;或者,它们会成为放在棺材中的小雕像。除了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造时期(公元前1352-1338年)外,雕塑风格极少变化。当阿肯那顿把他的首都从底比斯移到阿马纳时,出现了一个现代主义的“阿马纳插曲”,强调法老和天王阿吞分享政权,并摆脱古老的仪式。它在若干非常时髦的人物形象上短暂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可是这一插曲很快就结束了。埃及宗教主宰着雕塑艺术,而古代埃及雕塑也从未变成世俗的。
古埃及雕刻的实用性
要服务于实用的目的,殡葬雕像就必须是死者清晰可辨的肖像。否则,漂泊的护卫灵可能找不到它的适当住所了。在祭祀神的庙宇里,肖像也必须是被辨认的。不过,它不能刻画偶然或普通的活动。作为联结人与神的法老的雕塑必须表现法老的威严,不能表现人世短暂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在旧王国时期,死去的国王变成奥西里斯神。然后,渐渐地所有死去的埃及人也都能变成奥西里斯了,于是私人的陵墓和殡葬雕像多了起来。雕塑家面临的困难是表现不带任何受时间约束的性格或个性的人物个体。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的稳定形象不能显示运动,因而埃及雕塑家把精力集中在人体不动的部分,头部。埃及的雕塑家不仅仅是艺术家,他们的任务是确保陵墓居住者有幸福的来世。他们的雕塑是准备替代木乃伊的。要是木乃伊腐烂、损坏或被窃,死者的“护卫灵”,即他的生命力,就需要这另一处住所了。刻有死者姓名并被一场“开口”仪式赋予生气的肖像雕塑,能用来代替木乃伊。住在一个雕刻出来的相像者体内,死者的护卫灵将永存下去。陵墓里的肖像雕刻决不只是纪念品,而是想设计成人物本身。它的最初意图并非为了取悦参观者。因为在早期王朝的陵墓里,这些肖像雕刻是藏在密封的雕像室里。殡葬雕像是为表达一种强烈的旷野恐怖症的感受、一种“幽闭恐怖症”。这种感受体现在金字塔上,体现在装饰石棺内的套棺中被包裹着的尸体上,也体现在整个雕塑上。在这些形象中,腿和臂限制在一块坚实的立方体石头内,只有头、手臂外侧和脚趾凸出来。形状本身显示了可靠的封闭和坚固。
古埃及雕刻风格的固定性
埃及的肖像雕刻,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风格。在不少未完工的陵墓中,我们发现指导雕塑家工作的“格网”标记。这些原来是埃及雕塑模型的组成单位。一个站立的人物形象,用18排方格(不算额头上方头发用的第19排)组成。最小的单位,拳头的宽度,相当于一个方格的边长。从手腕到肘是3个方格、从脚底到膝盖是6个方格、到臂下9个方格、到悬臂肘是12个方格、到腋窝14.5个方格、到肩16个方格。坐着的人物形象,从脚底到头顶要占14个方格。同样的图样也适合绘画和浮雕。埃及人的法式不仅规定了每个身体细部的位置和比例,而且规定了表现身体的方式。在一个平面上,头必须表现成侧面的,而眼睛却是正面的。圆雕像被设计成只从正面观看。这种固有的风格束缚了雕塑家的想象力,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数千年埃及雕塑的高标准和明确无误的风格。这种风格既能体现雕塑家精湛的技艺,同时又是束缚雕塑家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