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哲学书的理科生
李家豪从小在澳门长大,也一直在澳门读书,小时候读的是教会学校,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他的母语是广东话,但近二十年在大陆工作的经历,却让他的普通话比大多数澳门人都说得好很多。
大学学的是理工科,然而李家豪平时喜欢看的确实可能连很多文科生都会觉得有点闷的哲学书,也正如哲学书中所说的“对立统一”一样。很多看似截然相反的性格特质也都同时在他的身上呈现。
李家豪身材高大,但是即使近距离地站在他旁边,也不会有多少压迫感,因为他的脸上几乎总是挂着笑容,无论是在说话时,还是在聆听时。“李先生从来不会很强势地命令大家该怎么做。” 他的下属说,然而在这种柔和的处事方式背后却有一种硬朗与坚持的内核,“但是当大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总是有办法说服大家。”
李家豪做事谨慎,决定一件事情之前喜欢在心中将各种得失都通盘地考虑一遍,然而他却也很果敢,只要一认准了就会毫不犹豫地执行,甚至有时候选择不给自己留太多的后路。
对于当年选择来到大陆创业而不是留在澳门,李家豪说,“不太喜欢澳门的风气,我总觉得一个城市靠赌博为生不太好”。然而,在笔者看来,澳门这种关于“赌”的传统也在李家豪身上留下了烙印,虽然它带给李家豪的未必是负面的东西,李家豪有野心,也敢于去赌,只要看准了,就舍得押下别人看起来可能是不菲的筹码。
“累”则思变,“最传统”的产业搭上艺术
李家豪从事的是石材这个被他自嘲“很传统”的行业,2000年与妻子创业。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传统行业,李家豪玩出了新意思。
“石材一块块地从矿山被开采出来,其实和挖煤的过程也差不多。”李家豪说,“这个行业很辛苦,其实利润却并不算很高,从矿山、石材公司、贸易公司、装修公司到最终使用的房地产商或酒店等工程方,石材产业有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最终造成的结果是要参与利益分配的环节太多。”
“为了让企业生产下去,当时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应酬场合,真的让人很厌倦,‘这样赚钱真的有意思吗?’当时我们的公司还在广州华侨新村,一处很安静的地方,每逢有空的时候,我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每每静下心来,李家豪会对自己和企业进行一番哲学家般的审视。
“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那炒股可能更舒服一点,这样赚钱已经失去了我继续往前走的动力,我想找到一个自己真心喜欢、向往,有激情的方向。”
李家豪常年来往于中欧之间,欧洲人做石材的理念最后启发了他。“国内的石材行业,只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情,而同样是做石材,欧洲人却能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无论是艺术的、设计的,还是创业的力量,做石材像做高端红酒与跑车一样,变成了一样让人欣赏的事情,这让我看到了艺术文化对人的重要性,看到了生活美好的状态。”
“我也想要这样!”李家豪有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