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锦屏县围绕“重投入、建基地,以特取胜、富民强村”目标,深入实施“富民产业强村”工程,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抓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逐步形成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农民增收幅度加大,小康建设步伐加快。
小小青石块成就大产业
平略镇打岩塘村拥有丰富的石材储量。村两委通过县、镇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机会,认识到一个村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长远发展的奋斗前景。村两委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优质青石资源,大力发展青石材加工企业。
在村两委的引领下,组织创办了全县第一家石材加工企业——雄军石材厂,采用人机作业,企业效益突显村两委前面带路,党员能手跟进传技。打岩塘村的20家石材加工厂和6个工艺加工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全村25名党员除4名60岁以上的外,全部都进入了石材加工厂上班,成为各石材厂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
“让党员带头到石材厂上班,就是要让村民们知道,这个产业有搞头!”对于有意从事这一行业的村民,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来的,这些“技术骨干”都会毫不吝啬地把所掌握的技术传授出去,极力推荐和鼓励他们进厂打工。如今,打岩塘村已有70%的农户投入到石材产业打工,甚至成为企业的股东。2012年,打岩塘村石材生产总值1200万元,石材产品远销湖南、广西、贵阳等地及全州各县市,小小石头已然成了推动全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
绿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敦寨镇雷屯村因地制宜,选择了果蔬产业作为全村的致富支柱产业。由党支部牵头,采取个人出资、“两委”补贴的方式,先后组织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等16批次220余人次,赴湖南、黎平、榕江、黄平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种植养殖技术3项,新增种植带富项目5个,使全村90%以上的农户都掌握了先进的果蔬种植技术。
“一季粮、三季蔬、四季都有好收入”。雷屯村的果蔬产业逐步壮大起来,为解决果蔬销售问题,村两委通过网络查询信息、电话咨询商家,组织带领部分产业大户跑遍湖南、广西、贵阳、凯里及周边县市,打开了一条“超市+基地+农户,公司+支部+基地+农户”订单式的产销渠道,形成了“包种子、包种植、包技术、包销路”的一条龙服务格局。
目前,全村种植产业基本实现基地化,建有示范基地17个,钢架大棚41个,创办蔬菜、农机、沼气、棉花等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现有农民“土专家”75人,科技致富能手55人,种植养殖大户32户。2012年,雷屯村实现生产总值393万元,人均纯收入5341元。村里因此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十佳乡村”,被农业部命名的“生态家园示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果蔬专业村。
靠水吃水农民坐享“渔利”
进入固本乡瑶里村,记者从船上放眼望去,湖面两侧、库区岔道整体连片的养鱼标准网箱星罗棋布,给客商送鱼的货船往返穿行其间,一派丰收景象。
2007年以前,这个边远山区的村寨曾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2010年村级班子换届后,新任村主任赵学孝大胆地提出了发展网箱和库区养鱼的村级经济发展思路,率先带领村干部和部分党员筹资发展网箱养鱼。当年获利10多万元,老百姓看到养鱼赚钱,就主动来学习养鱼经验。随着参与的村民越来越多,村两委采取入股的形式共同开发库区水产养殖,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经过逐步规范化合作社的运作程序,养殖规模越来越大。2012年,瑶里村实现养鱼纯收入96万元,2013年合作社预计产鱼15多万公斤收入200多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如今,这个离县城仅有70公里的小山村,紧紧抓住水产养殖这一产业,家家户户坐享渔业的红利,全村拥有100多辆摩托车,20多辆轿车,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全村富民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转自:金黔在线-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