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95-86811139

【媒体报道】山东莱州石材开发过度,废料污染环境

2013-09-25 10:01 浏览:123477 评论:0 发布:139石材网   
核心摘要:石材,为莱州市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却也让当地群众付出了沉重的发展代价:粉尘肆虐,威胁村民健康;丘陵变石坑、植被遭毁灭性破坏,致使河流不下雨就断流,一下雨就泛滥,下大雨还能把桥冲垮;更严重的是,白色石材废料到处乱扔,污染了河流,砸坏了庄稼……当地群众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么多年了,一直就是这样随便乱扔的,也没见有人管。”
原标题:莱州柞村镇石材过度开发 废料随处丢弃污染环境
莱州柞村镇石材过度开发 废料随处丢弃污染环境
图①:废弃石料侵蚀河床,河水只剩浑浊细流。
莱州柞村镇石材过度开发 废料随处丢弃污染环境
图②:昔日小山丘,如今已被挖成石坑。
莱州柞村镇石材过度开发 废料随处丢弃污染环境
图③:乡间道路两侧,石材垃圾堆积如山。

  本报记者 肖芳  实习生 李婧一

  在没有石材开发的地方,莱州市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中国北方第一个“长寿之乡”。但是,在柞村、夏邱等石材专业重镇,作为赫赫有名的“中国石都”,莱州已是满身伤痕、处处污染、积重难返。
  本报曾于2011年6月8日刊发《河流污染“窒息”,不能承受之痛》一文,反映莱州市柞村镇的多家采石场和石材厂,在未对废料和废水进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倾倒入河,造成河水断流,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破坏自然生态。时隔两年多后,当地群众又不断致电本报编辑部,反映柞村镇大肆开采石材,致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7月31日,记者“故地重游”,走访柞村镇多个村庄,发现石材过度开发的乱象依然存在,当地自然环境未见好转。
  石材,为莱州市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却也让当地群众付出了沉重的发展代价。
粉尘遮天蔽日
  初入莱州,长空湛蓝如洗,令人心旷神怡。但一进入柞村镇,抬头所见却是一片灰色天空。石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弥漫到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
  记者坐在出租车里,不敢轻易打开窗户,否则就要遭遇粉尘“大肆入侵”。出租车司机听说记者要到柞村镇转转,便开玩笑说:“里面都是石粉,你们进去一上午,出来就变成‘白毛女’啦!”
  记者徒步走访邢家黄花、孙家黄花、大黄花等村庄发现,道路两侧树木和庄稼的绿叶上,都落了薄薄一层灰尘,显得生机不足。低洼处的积水,无一例外均呈乳白色。靠近水洼处的玉米,多数蔫得抬不起头来。
  狭窄的乡间水泥道路上,不时可以见到一辆辆载有石料的货车结队驶过。车辆经过,卷起一团粉尘,漫天飞舞。记者和行人避无可避,只能站在路边,闭上眼睛,捂住口鼻,任凭粉尘落满全身。
  目前,尚无数据表明无处不在的粉尘,对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危害。但是,在石材行业中,粉尘一直是职业病的防治重点。
  据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专业期刊刊发的文章介绍,石材干法加工以及少量的湿法加工,均会产生很多粉尘和烟雾,悬浮在空气中。根据产生粉尘和烟雾的石材性质,以及粉尘和烟雾在空气当中的浓度,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山体满目疮痍
  孙家黄花村,因村内有几处大型采石场,成为柞村镇重要的石材供给地。记者刚进入孙家黄花村,就听到了大型机械“轰隆轰隆”作响的声音。寻着声音,记者找到了一处露天采石场。从周边地貌可以看出,该采石场原是一处山丘,现在却已被挖成一个巨大的石坑。现场,数台凿岩机、挖掘机正在轰鸣作业,几辆货运重卡不断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声势浩大”的开采,几块巨石应声掉落。这时,停在一边的叉车和吊车便开始忙碌起来,合力将凿下的巨石运到卡车上。待车斗装满后,司机发动引擎,缓缓驶出采石场。
  一位刚从农田里劳作归来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几年前还是植被茂密的丘陵,现在却变成了峭壁森然的石坑,深度已达几十米。“山已经被挖没了,再挖下去,就是要挖坑了。”
  据当地村民反映,在柞村、夏邱等石材重镇,已有许多山丘被夷为平地,甚至挖成大坑。在炸药和机械的合力作用下,一座座山丘被无情“解剖”,变成了断壁残垣。
  经过连续多年的滥采滥挖,当地山体和地表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其后果已经初步显现。当地村民表示,莱州作为“长寿之乡”,原本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算得上是“宜居好地方”。但现在环境却“完全变了样”——“河流不下雨就断流,一下雨就泛滥,下大雨还能把桥冲垮。”
  今年7月9日至14日,莱州市连续5天强降雨,号称63年来最大暴雨。在这场暴雨中,石材重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尤显脆弱。柞村镇水库、河流等水量剧增,临河而居的火神庙村出现险情,不少桥梁、河堤被冲垮,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直到7月31日记者到访,柞村大桥仍在维修过程中,通往镇里的主干道被迫封闭,过往车辆和行人不得不绕道而行。
废料随处丢弃
  放眼柞村镇的各个采石村,村庄的角角落落都是白花花的废弃石料。与其说废料扔到了村庄里,不如说村庄建在了废料堆里。
  在石材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碎石,在板材、工艺品加工过程中,则又会产生大量边角废料。这些碎石、边角废料,成为各矿石开采点和各板材加工厂难以处理的“白色污染物”。
  在柞村镇,这种“白色污染物”随处可见。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河流沟渠、房前屋后……从卫星航拍图上可以看到,柞村、夏邱等石材重镇范围内,呈现出大片的乳白色,和周边的绿色、土黄色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乳白色,多数就是石材废料的显影。
  为用水方便,石材厂多就地建在毗邻采石场的河边。这样一来,数量众多的石材废料,被直接丢弃在河里。在缺乏废料处理技术的情况下,这被认为是最廉价的处理选择。
  东西横穿柞村镇的一条无名河流,成为天然的废料垃圾场。堆积如山的废料,侵占了大片河床,河流在石料的两面夹击之下“苟延残喘”,变成涓涓细流。河水的颜色,平时是乳白色,大雨过后就变成土黄色。附近村民反映,曾经哺育沿线十几个村庄的这条“母亲河”,已经变成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河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庄稼,村民只得抽取地下水浇地、饮用。但是,没有村民可以确信,地下水一定是安全的。
  记者在柞村镇邢家黄花村看到,马路两边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石材废料,路边灌溉沟渠、坡地上也躺着不少废料。路旁的电线杆已经被石料压至倾斜,杆顶电线紧紧绷着,仿佛随时都会断裂,让人触目惊心。有些石块,滚进道边田地里,砸倒了大片庄稼。
  即便如此,记者还是看到,仍不断有车辆将废石料随处倾倒。短短10分钟内,就有两辆叉装车在路旁停下,司机旁若无人地熟练操作机器,将车上的废料倾倒在路边。
  记者疑问,光天化日之下,如此乱扔废料,难道无人监管吗?一位石材厂工人回答说,当地群众对这种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么多年了,一直就是这样随便乱扔的,也没见有人管。”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近期石材贸易公司都赶着发货

上一篇:

外墙干挂石材脱落引发的问题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stone139@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