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石头、卖石头,到中国、找水头。”这是海外石材客商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它不仅说明了水头已成为了中国石材产业的风向标,更为水头这个不产石头的石材城增添了些许传奇色彩。
水头,位于南安市南部沿海,与厦门经济特区接壤,有泉州“南大门”之称,水头镇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海、陆、空交通便捷,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人文优势。水头镇又是著名的侨乡,招商引资具有更多的渠道。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孕育了南安的石材产业。南安现有石材企业达1500多家,石材产量已占到了全国的50%,石材产品也已占到了全国70%的市场份额。
“两头”在外 不产石头的石材城
怪了——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不产石头,仅十多年的发展,却把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办得红红火火,不管是产量、质量、品种、销售总量,在同行业中均排名第一。
十几年前,水头虽说也小有名气,地方经济有所发展,但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周围乡镇的影响,水头当时有零零散散的石材交易。但是由于市场散、乱、杂,不仅经营效益不佳,还污染了周边环境。
当地政府审时度势,请来专家会诊,经过全面分析,总结出当时水头已具备的优势:一、交通优势,水头镇地处闽南金三角腹部,海、陆、空交通便捷;二、营销队伍优势,当时水头虽然没有自己成规模的支柱产业,但却有庞大的建材营销队伍分布在全国各地。
于是政府拿出800亩土地,采取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先期建立100亩示范区。启动市场之初,水头镇政府占40%股份,以市场行为推动石材产业发育、形成、发展。
1999年,首届南安(全国)建材经贸洽谈会举办,政府出面力邀各界要人和世界有影响的巨商参会,对如何打造石材市场,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石材需求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展望。而这一切,都为水头石材产业“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何为“两头”在外?就是指水头石材原料几乎全靠从外阜运进,而销路遍布全世界。水头石材的印迹不仅遍布国内山东、新疆等10余个省及自治区,还延伸到土耳其、伊朗、印度、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著名的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俄罗斯远东火车站、美国西雅图园林工程等一大批经典建筑,用的都是水头石材。
水头石材进出口贸易的关键点是厦门,南安水头镇和厦门这两地的关系就像咽喉和胃。除了地理位置的亲近,所谓“咽喉”还指在中国地图上几乎寻不见的水头,包揽了全国约70%的石材进出口业务。而厦门关区几乎吃下了所有水头石材的进出口业务,也因此成为全国石材进出口最大的关区,每年关税均超过亿元。正是这条“两头在外”的发展之路,让水头借助厦门港便利的交通优势和自身的侨乡优势,一跃成为“石材之乡”。
水头的石材生意使水头镇的经济总量不断攀升:2009年完成工商税收7亿多元,是2001年的7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34亿多元,是2001年的近4倍。同时,水头石材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官桥、石井等乡镇石材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南安建材产业的整体突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头镇又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