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太极白」?
旧产太极头,曾出过一批少量润洁如玉的太极白,质地不是很透明,接近奶白色,偶有黑砂点,近似坑头石,惟质色洁净过之。由于太极白的产量甚少,质色异于一般的太极头石,因此,为老收藏家所珍宝。
何谓「民国二高山」?
民国二高山产于高山嫩嫩洞,与水洞邻近,该洞曾于民国二年出产过一批珍品,有的色淡质灵,有的润洁如玉,接近奶白色,含有水流纹及偶有黑砂点。因此,被俗称为「民国二高山」。
「虱卵」是什么色状?
《寿山石全书》中对坑头水晶冻描述:通体呈白色透明状,肌里含棉花状细纹,时有粒点粟起,俗呼『虱卵』。虱卵一般常见于透明度较强的坑头占所产水坑石,透明度强的石材含硅质较高,多少含有石英砂粒,例如杜陵坑、芙蓉石也常有类似现象。
早期的水坑石质色较纯,后期重新开采则色多数灰黑,但也都隐含有金属砂的特性。因此有些人认为「虱卵」即浮突于石表的金属砂粒,或者是碓下黄、牛蛋黄肌里含的细白点,但虱卵应是石肌中含白色或半透明的石英砂粒,比碓下、牛蛋黄所含的细白点稍粗,亦非黑色金属砂粒。
何谓「乌鸦皮」?
在掘性石种中,诸如田黄石、鹿目格、牛蛋黄等,有一种外皮挂着黑色的石皮,厚薄不均、厚淡变幻,状似乌鸦背颈之羽毛,俗称「乌鸦皮」。通常这种石埋在黑色田土中,因受到周围田土的浸渍,故产生黑色皮,拥有这种皮的掘性石,除非块度太小,否则肌里仍保持原来的黄或红色色泽。
目前伪造乌鸦皮的方法,通常以稻谷煨烧,使其外皮变黑,再以刀雕刻,仿冒掘性石,但因这种黑色外层极薄,其质亦变得硬脆易崩,故也很容易区别。
何谓「蛤蟆皮」?
在掘性石中,诸如白田、银包金田黄石、溪管田、溪蛋田、鲎箕田等,有一种外皮极薄而微粗糙如癞蛤蟆的肤皮,俗称「蛤蟆皮」。这种薄而微粗糙的「蛤蟆皮」在田石中属最好,只有少数田黄才拥有。其他的田黄石因受到周围田土的浸渍,大多数会产生一或多层不透明的厚皮,石雕艺人须将这层厚皮削薄后再进行雕刻,以维田黄石之美质。
何谓「鸽眼砂」?
清·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记载:「通体荔枝红色,而谛视其中,如白水滤丹砂,水砂分明,粼粼可爱,一云『鹁鸽眼』,铢铢粒粒,透白而出,故名『鸽眼砂』。旧录亦以此诩为神品。」
其实含「鸽眼砂」的石材并不仅限于鹿目格,高山石、杜陵、善伯、芙蓉石都可能含有,只是不多见,因此许多鉴藏家的看法相当分歧,有人为认为鸽眼砂应为红色圆点,亦有人为认为只要石中分布有红色或黑色圆点,即可称为「鸽眼砂」。其实,文中提到「如白水滤丹砂」,丹砂即朱砂,亦即白圈中含有红色点较无疑义,但又不似桃花冻的红点那么细密,应是较粗的圆点。
何谓「李红」?
在寿山石鉴赏、收藏界经常听到的有「李红善伯、」「李红旗降」、「李红芙蓉」等,所谓「李红」应该是接近红李子的颜色。这种颜色并非明艳的红色,也非粗粒点的朱砂红,有人认为是咖啡红或比芋红色稍红,也有人认为是接近浅橘红。
或许是这种色泽以少而见珍,因此石商巧立名目,藉以抬高其价格,跟石质的好坏及价值无任何关系。早先有人仅听过这个名称,以讹传讹,所以有里红、梨红、鲤红、荔红等名称出现。
何谓「醉红」?
月洋矿区的芙蓉石中,有一种色泽若美人醉酒般酡红,近肉脂红、美人红的稀有石种,称为「醉芙蓉」。清《后观石录》称「本羊脂玉,而略翳红影于其间,望之
罩荧荧,如时世宫妆,预施胭脂于颊,而尚以胡粉彷佛。」是一种比肉脂略红,较桃红略淡的红。
这种红偶见于善伯、月尾石与巴林石。
何谓「藕尖白」?
芙蓉石早期出产以白色居多,有玉白、藕尖白、猪油白、瓷白等。其中有一种白,嫩如莲藕尖,隐约(似有似无)含着一种青气。清·高兆《观石录》称「如莫愁湖中新藕」,俗称「藕尖白」,但见过莫愁湖新藕者几何?其实它就是一种较为透明而淡雅的白,因透度较高而显得细嫩高雅。
后来,这种嫩白也被引用于其他类石种,例如藕尖白善伯、藕尖白旗降、藕尖白汶洋石等。
「红花」与「花红」的分野?
芙蓉石中有一种「红花冻芙蓉」,肌里如同一朵朵红花浮沈其间,是一簇簇红色晕点组成,于是「红花」成为一种色象的称谓,诸如「红花善伯」等。但坊间又有一种色象称为「花红」,字面容易与「红花」混淆,但色状却大不相同,「花红」是一种较花杂的红,或红点聚集近似粗条或粗网状的纹络。
「鱼脑冻」是什么色状?
鱼脑冻又称为羊脂类,粗分水坑及高山二种,有人认为鱼脑冻并非一定是雪白色,是石肌隐含团状细纹,不十分透明,凝腻如脂的石材而言。以水坑所产为珍贵,而高山鱼脑冻也不限定是那个坑所产,例如有荔枝萃鱼脑冻、太极鱼脑冻等,甚至也有巴林鱼脑冻、昌化鱼脑冻等等。
由于水坑石产量极少,真正见过鱼脑冻的人也不多,很多鉴藏家仍将透明的冻石中含白色团块或团纹者当成「鱼脑冻」,其实除了外观纹路的类似外,应注重在质地是否凝腻如膏,有鱼脑的感觉;若仅有色纹相像,而质地普通,并不能增加石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