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是中国园林的布景石材,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巧夺天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它永不重复,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天成,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美化生态,点缀环境的最佳选择,是一劳永逸的绿色工程。
太湖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而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故,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
江苏太湖石
江苏太湖石指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褶皱纹理,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或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昆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安徽太湖石
安徽太湖石指安徽太湖石基地。安徽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该石体形大小悬殊,既有重达百吨以上的巨石,也有超小型的袖珍石。石内常有方解石组成的“筋脉”纵横穿插,其数量多,分布广。该石孔洞圆润,孔洞之多、孔洞之圆、孔洞之光,堪称“类太湖石”之冠。此湖周边大山,还出产户外风景石、假山石、大理石板材、鹅卵石、基建石、水磨石(地平用)。学者王泽生评价道:“景乃石之太湖蕴也”。
房山太湖石
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该石外形大体上与南方太湖石相似,但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与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玲珑有所不同。其次它的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且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得小孔而少有大洞,体态嶙峋透漏,一般用于修筑叠石假山。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现置放于颐和园乐寿堂对面的那块著名的败家石便是产自房山的北太湖石。
浙江太湖石
浙江太湖石是指占太湖面积10%的浙江所产,指产于环绕太湖的湖州、长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长兴所产最为有名。目前浙江太湖石由石炭系黄龙组与船山组、二迭系栖霞组、二迭系长兴组、三迭系青龙群等碳酸盐岩形成。分布于煤山盆地四周、白岘乡等地。总面积可达77平方公里以上,可供开采量约7000万吨。
老地质工作者曾有诗云:瘦奇漏透集一身,海陆苍桑亿年痕,若问珍稀何处有,太湖两岸白岘村。其中的白岘村所指就是今天的长兴县白岘乡白岘村。其中长兴组灰岩与青龙群灰岩在煤山葆青至新槐一带出露最完整,已设立了世界级标准剖面(金钉子),设立了国家级保护区,并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
五井太湖石
五井太湖石主要分布在临朐县五井镇政府驻地以南的山地丘陵中。该石因地壳发生变动而半暴露于陆面,在地表以下挖出的石头上浮有海藻类化石,极其珍贵。其石色灰白,丰润光洁,质坚而脆,叩之有声,形态各异。
五井太湖石没有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和玲珑,但它质地很坚硬,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具有一定的韧性,外观显得比较沉实,石感浑厚雄壮,体态嶙峋透漏,是用来修筑叠石假山、园林古建不可多得的上等石材佳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使用和收藏价值。
留园内的传奇太湖石
千百年来,太湖石能成为玩石者的心头好,更是因为它传奇的经历,留园的冠云峰便是其中之一。冠云峰既高且瘦,有亭亭玉立之姿,其高度在全国名峰之林中也独占鳌头。它凌空直上,孤立中庭,孤峙无依,景效特佳。笔者在《留园》画册里,从南朝咏石中给它借来一个诗意的品题:“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
从正立面看,冠云峰还具有可贵的宛曲之美。这仍可将其分为三部分,并进一步具体结合透、漏孔穴之美来品赏其形象、风格之美;
其上部秀瘦宛转地往东扭,具体地看,其西半棱角峭硬,伸出的端点极其尖利,如鹰嘴,似虎牙,生动奇诡,但是,在总体上由于东半的户牖敞豁而显示出一种明朗空灵之美;
其中部则往西扭,偏离了全峰的轴线与重心。其东半尚较平易,西半则面如削成,而孔穴极不规则,奇异错综,层次丰富,而且均往左下斜拖,孔内层棱起伏,险象环生,因而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险怪诡幻之美;
其下部又大幅度东扭,使全峰复归于体态的平衡与重心的保持,从而倍增了峰石的姿态美。石正面又有一大孔洞,洞内黝黑,似恍似惚,真可谓“牙然剑门深”了,它使整个下部呈现出一种峭硬深邃之美。
冠云峰尽管细部峭硬险怪,但整体上具有秀拔宛转的阴柔之美,特别是那纵向伸展的瘦长体型,扭转成“S”形的窈窕姿态,有极佳的观赏效果,这是江南三大名石不可与其比肩的。